1634年,陕甘义军军营。传令兵高声喊:“闯王召高将军去老营议事!”高杰一下子意

靖江的过去 2025-09-30 08:41:56

1634年,陕甘义军军营。传令兵高声喊:“闯王召高将军去老营议事!”高杰一下子意识到,莫非和李自成妻子私通的事,是不是败露了? 高杰绰号 “翻山鹞” ,听闻这声传令后,脸色骤变。他知道李自成从不会无故召见将领,尤其他刚因劝降贺人龙被猜忌,才调回后营守寨。这道命令,就是催命符。 而这个时候,他立刻想到的便是李自成的妻子邢氏。 高杰清楚李自成的手段。这位米脂驿卒出身的头领,早年因妻子韩金儿与人私通,直接用铡刀将她斩杀,“杀妻亡命” 的事,至今在米脂流传。 现在他勾搭的,是李自成信任的后勤主管邢氏。军中曾有将领因私藏十两饷银被杖毙,这种背叛,下场只会更惨。 他踉跄着绕过后营军械库,直奔邢氏营帐。邢氏正核对粮草账本,见他慌张,立刻起身:“怎么了?脸白得像纸。” 她指尖的红色,是前几天高杰给的凤仙花染料。 高杰关紧帐门,声音发颤:“闯王叫我去老营,咱们的事怕是漏了。我这一去,肯定活不成,你赶紧逃!” 邢氏更镇定:“我一个女人单独逃,要么被明军抓,要么被乱兵杀,没有活路。不如一起走,带你手下兵马投明军 —— 你懂闯王战术,我管粮草兵器,这些都是筹码。” 邢氏的话点醒了高杰。他有几千心腹弟兄,邢氏还能调出粮草军械。《明史》记载 “贼将高杰通于自成妻邢氏,惧诛,挟之来降”,背后藏的正是这场谋划。 两人立刻定计。高杰以 “巡查寨防” 为由,召集心腹:“闯王怀疑我,迟早要动手。投明军能当官,比在这儿担惊受怕强。” 心腹本就怕李自成,又听说能升官,纷纷同意。 同时,邢氏改了账册,把三百石粮食、二十副铠甲、五十柄腰刀,记成 “调往前线”,让心腹运到营外。 夜幕降临时,高杰带几千兵马,护着邢氏和物资,悄悄出了营,还留了 “去陇州接应友军” 的假令箭。 第二日清晨,士兵发现高杰的营帐空了,粮草账册也对不上。李自成摔碎茶碗,派侄子李过带五千骑兵去追。但高杰熟悉陕北地形,专走小路,李过只追到几堆篝火,最终空手而归。 高杰带邢氏投奔明军贺人龙 —— 贺人龙也是米脂人,正是之前没劝降成的那位。贺人龙正愁没功劳,见高杰来降,大喜过望,马上向洪承畴请功。 朝廷赦免了高杰的 “反贼” 罪名,封他为游击将军,让他打李自成。此后,高杰成了李自成的棘手敌人,他懂义军战术,也知道粮草弱点。 崇祯十三年(1640 年)玛瑙山战役,高杰献策,在张献忠义军的粮道旁埋伏,击溃其主力,杀了几千人,升任副总兵。李自成得知后,恨得咬牙。 邢氏帮高杰管后勤,改良了李自成的管理方法,让高杰部的调度,比其他明军快。两人在征战中生出真情,士兵私下说:“他们比明媒正娶的夫妻还齐心。” 崇祯十七年(1644 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高杰带三万兵马逃到徐州,和黄得功等人拥立福王朱由崧,成了南明的 “定策元勋”,被封兴平伯,位列江北四镇。 此时的高杰,已成诸侯。他因贪图扬州富庶,率军围城,逼得史可法来调解。史可法劝住了他,邢氏也帮着劝,高杰最终放弃攻城,还主动提出北上收复中原。 他上奏:“臣本是流贼,蒙朝廷不弃,愿以死报效,收复故都。” 南明上下很振奋,史可法为他制定了进军河南的计划。 可这场复明行动,最终栽在鸿门宴上。顺治二年(1645 年)正月,高杰到睢州,邀请早已降清的许定国汇合。许定国假意设宴,趁高杰醉酒,派伏兵杀了他。高杰的军机参谋张垣,也一同遇害。 高杰死后,三万部众没了主心骨。邢氏临危接管军队,却难服众。她让十岁的儿子高元爵拜史可法为义父,登门哭求:“将军若护着小儿,三万将士愿听您调遣。” 史可法嫌高杰 “流贼出身”,拒绝了,还逼高元爵拜太监高起潜为义父。邢氏走出营帐时,心彻底凉了 —— 她知道,这是排斥整个高杰旧部。 那时南明内部本就乱。马士英当首辅后,嫉贤妒能,逼史可法去淮扬督师,高杰旧部更没了依靠。 几个月后,清军大举南下。这支曾对抗李自成的军队,因没统领又受排挤,在邢氏默许下投降,成了清军的帮凶,加速了弘光政权的灭亡。 而马士英面对清军,只想着对付政敌左良玉,喊出 “宁可死于大清,不可死于左良玉之手”,还撤走了江北兵力。很快,扬州被攻破,史可法殉难。 邢氏的结局,史书没有详载。但这个在乱世中挣扎半生的女人,终究逃不过时代洪流。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靖江的过去

靖江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