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班和上进之间,这届年轻人选择了“上香”。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的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三倍,其中一半是90后。 他们不为求财,不问姻缘,只是在佛前默默诉说KPI的压力和对未来的迷茫,把寺庙当成了“心灵按摩馆”。 这并非简单的迷信回潮,而是一种新型的“玄学慰藉”。 当努力奋斗的确定性回报减弱,年轻人开始转向寻求一份情绪价值和精神寄托。 他们一边在职场拼杀,一边在寺庙里寻找内心的秩序感,用“功德+1”来对冲生活中的“班味-100”。 烧最贵的香,许最俗的愿,这究竟是年轻人的精神觉醒,还是现实压力下的短暂“心理逃逸”? 你怎么看?
外蒙古的年轻人最想逃离的其实不是穷困,而是隔壁的内蒙古。乌兰巴托的冬天取暖还靠
【28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