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硬核了!9月16日,新疆,塔里木大学新生军训,不站军姿,不踢正步,竟干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塔大直接将8400名新生拉进塔克拉玛干沙漠军训,新生们头顶烈日脚踩滚烫沙地耗时3小时沙漠行军12公里,顺路还完成了匍匐前进、沙漠拉烟、敌袭模拟等实战课,塔大这一波操作火上了人民日报,老外看了也直呼硬核。网友:中国的孩子都应接受这样的训练。 “看看人家军训,不在普通的大学操场,没有塑胶跑道的气味,也没有重复单调的口令!”新生们的眼前,是望不到边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脚下,是滚烫细腻的沙粒,而在这片被誉为“死亡之海”的旷野上,一条由8400名塔里木大学新生组成的迷彩长龙,正迎着热浪,蜿蜒前行。 这不是电影里的场景,而是一场真实发生、震撼全国的硬核军训:新生们被直接拉进沙漠,要用自己的双脚,丈量12公里的路程。 这场拉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军训的传统想象。它不再是站军姿、踢正步的标准化操演,而是一场融入历史、地理与意志考验的综合性实践。 那是在1949年,一支由1803名官兵组成的队伍,为了解放和田,以惊人的毅力,在后勤补给极端匮乏的情况下,徒步穿越了这片可怕的“死亡之海”。他们被后人尊称为“沙海老兵”。 今天,这些“零五后”的大学生们,正是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重走老兵路,感悟那种“忠于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内核。 三个小时的行军,是对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极限挑战。沙漠的“软”与“烫”,是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们从未体验过的。 平坦的沙地看似好走,实则卸去了每一步的反作用力,让体力成倍消耗。攀爬沙丘更是艰难,进一步,退半步,心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汗水刚渗出皮肤,就被干燥的空气与热风瞬间蒸干,只在迷彩服上留下一圈圈白色的盐渍。 然而,倘若只是沉默地走路,或许还不足以称之为“硬核”。拉练途中,穿插了诸如“匍匐前进”、“沙漠拉烟”、“敌袭模拟”等充满实战色彩的军事课目。当模拟的“敌情”传来,学生们迅速卧倒,在沙地上低姿匍匐,身后扬起的沙尘与特意制造的彩色“拉烟”交织在一起,场面顿时充满了“战场”的紧张感。 这些环节的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感和血性,让漫长的徒步不再枯燥,变成了一次充满挑战与趣味的沉浸式体验。青春的呐喊与欢笑,暂时驱散了疲惫,也让他们对军人这个职业的艰辛与崇高,有了更切肤的体会。 塔里木大学的这一创举,绝非一时兴起的作秀。它深深植根于这所大学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办学使命。坐落在祖国西北边陲,塔大素有“沙漠学府”的美誉,它本身就肩负着为边疆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 利用身边这片广袤而严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作为天然课堂,也是对“胡杨精神”: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顽强生命力,最生动的诠释。 而人们为之点赞的“硬核”,并不仅仅是看到了年轻一代在沙漠中跋涉的壮观景象,更是看到了在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今天,一种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在新时代青年身上的回归与闪耀。 最后,网友评论的那句:“中国的孩子都应接受这样的训练”,正是社会对青年一代拥有强健体魄、坚韧意志和家国情怀的深切期盼。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硬核军训!塔里木大学8400余名新生分批穿越12公里沙。今年是该校第二年开展沙漠拉练,旨在让学生重走“沙海老兵”路,传承红色血脉。 文│一阳 编辑│史叔
凭一己之力独立撑起我国未来30年发展国运的省份新疆,能改变上亿人命运的囤边新基建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