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确实霸气,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拒绝了使用英语回答问题。拉夫罗夫表示,所有人都不要忘记,在联合国,俄语也是官方语言,与英语的地位是一样的。 那位英国记者手还举在空中,脸上的笑容就僵住了。他大概从没遇到过这么直接的拒绝,拉夫罗夫连眉头都没皱一下,平静地甩出一句:“这里是联合国,俄语和英语平起平坐”。 这画面让我想起小时候被逼着说普通话的经历。班里有个从大城市转来的同学,每次我用方言回答问题,他就捂着嘴笑。后来全班都跟着说普通话,只有语文老师会用方言朗读课文。她说:“舌头根下连着魂,母语丢了,魂就散了。” 你看那个英国记者僵在半空的手,像不像某种“惯性思维”被突然打断的样子?这些年在国际场合待久了,好像不少人都默认了“英语=通用语=优先语”,忘了联合国宪章里明明白白写着的——俄语、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这六种都是平等的官方语言。没人规定谁该“让着”谁,更没人说用非英语发言就是“不懂规矩”。拉夫罗夫这一拒,拒的不是记者的提问,是那种藏在“国际惯例”背后的语言霸权——仿佛只有说英语,才算有资格在台上说话。 咱们平时也会遇到这种事。比如去有些涉外场合,明明双方都懂中文,却非要硬着头皮说英语,好像不说就显得不专业;还有人听见别人说方言,就下意识觉得“土”,忘了自己小时候也跟着爷爷奶奶说过同样的话。就像我小时候那个大城市来的同学,他捂嘴笑的时候,可能没意识到,他笑的不只是一句方言,是别人从小到大扎根在骨子里的文化印记。语文老师说“舌头根下连着魂”,这话真没说错——你说母语的时候,语气里带的是家乡的调调,用词里藏的是从小听惯的故事,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都比生硬的外语多了温度。 拉夫罗夫的平静特别有力量。他没拔高嗓门,没摆强硬姿态,就一句“平起平坐”,把道理说透了。这不是什么“霸气”的刻意表演,是对规则的较真——既然联合国定了平等的规矩,那就该照着做。以前总有人说“英语是世界语言,方便沟通”,可沟通的前提是互相尊重,不是一方迁就另一方。要是每次都让非英语国家的人迁就英语,那“平等”不就成了空架子?就像两个人聊天,总让一个人用对方的母语说话,时间长了,谁还敢畅所欲言? 再说了,每种官方语言背后,都扛着一整个文明的重量。俄语里有托尔斯泰笔下的草原,有柴可夫斯基音乐里的冬雪;汉语里有李白的月光,有苏轼的大江;西班牙语里有塞万提斯的骑士,阿拉伯语里有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要是大家都只说英语,这些藏在语言里的文化细节,不就慢慢被磨掉了?就像现在很多孩子只会说普通话,听不懂爷爷奶奶的方言,等老一辈走了,那些方言里的童谣、谚语,可能就再也没人记得了。 有人可能觉得,拉夫罗夫这举动有点“较真”,没必要。可你细想,这种“较真”才是在护着最根本的东西——尊重。尊重每种语言的地位,就是尊重每个国家的文化;尊重别人说母语的权利,就是尊重别人的根。就像我那位语文老师,她坚持用方言读课文,不是要跟谁对着干,是想让我们知道,不管说普通话还是方言,都该有底气,不该因为别人的眼光就丢了自己的“魂”。 国际舞台上,不该只有一种声音的“调调”;生活里,也不该只有一种语言的“标准”。拉夫罗夫在联合国的那句话,其实该让更多人听听——平等不是喊出来的,是在每一次选择说什么语言的时候,都记得:你的语言有尊严,别人的也一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俄罗斯确实霸气,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拒绝了使用英语回答问题。
军师
2025-09-29 20:05:20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