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46年,地下党陈修良调任南京市委书记,接到九死一生的任务后,她只说了一句:“坚决服从组织上的安排!” 陈修良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一个普通家庭,她的母亲是一个坚强的女性,拥有深刻的反封建意识,母亲常常告诉她,女孩也可以有远大的志向,要为国家和民族争气。 陈修良的早期教育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1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宁波女子师范学校,并在学校里开始接触革命思潮。 为了表达对孙中山的崇敬之情,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陈逸仙”,这也为她后来的革命道路埋下了伏笔。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陈修良作为学生自治会会长,带领宁波女子师范的同学们走上了反帝爱国的街头,积极参与这场史无前例的运动。 她带领学生们争取更大的社会变革,也因此被学校视为“赤色分子”,被开除,这一事件并没有让她退缩,反而激发了她对革命的热情与坚定。 五卅运动后,陈修良的革命之路正式开始,她也逐渐走上了为中国共产党贡献力量的道路。 经过几年的努力,陈修良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又通过向警予的引荐,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在武汉,她担任了中共汉口市委宣传部长向警予的秘书,这个职位不仅使她深入了解党的工作,还让她结识了许多革命前辈和志同道合的同志,也为她后来的地下工作积累了经验。 1946年,陈修良接受了党组织的任务,调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那时的南京正处于国民党的统治下,白色恐怖笼罩了整个城市。 城市的96万居民中,有11万人是国民党的相关人员,其中不乏专职特工,南京地下党组织曾多次遭到敌人的毁灭性打击,之前的八名市委书记都为此献出了生命。 国民党不仅在南京设置了严密的情报网,而且整座城市都充斥着对地下党员的追捕。 面对如此险恶的形势,陈修良的回答简短而坚定:坚决服从组织上的安排,这份决心并不是轻松的选择,而是在深思熟虑之后的果敢行动。 她明白,作为地下党的一员,任何决定都可能影响到成百上千人的生命,但她没有退缩,而是毅然走上了这条充满荆棘的路。 进入南京后,陈修良根据党组织的要求,迅速组织起市委班子,并对城市的地下党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她提出了党员干部必须做到的“三勤”与“三化”原则,鼓励地下党成员保持警觉、增强群众基础,并与群众密切接触,了解他们的需求。 在陈修良的领导下,南京地下党逐渐摸索出了在敌人心脏地带生存与发展的方法,她深入了解敌人的政治、军事、经济动态,并通过层层保护,成功获取了大量关键情报。 南京成为了抗战结束后的一个焦点城市,而陈修良所掌握的信息,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不光是情报工作,陈修良还积极策划了针对敌人内部的起义与策反工作,她通过周密的安排与巧妙的手段,策动了空军飞行员、海军舰员和警卫部队的起义。 这些起义不仅在军事上给国民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也在政治上动摇了其政权的根基,通过对敌人内部矛盾的分析和对个别指挥官的精心策反,陈修良在许多关键时刻,带领地下党突破了敌人的重重防线。 陈修良的策反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军队,她利用敌人内部分裂的机会,成功地策动了“重庆号”巡洋舰和南京警卫部队的叛变,进一步削弱了国民党在南京的统治力量。 这些行动为南京的解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解放军的进攻提供了关键支持。 解放后,陈修良的工作重点发生了转变,从地下的斗争走向了地上的建设。她逐步转向领导上海市委组织部的工作,并在浙江省委宣传部担任重要职务。 在新的岗位上,陈修良依旧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她投身于国家的政治建设,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她在上海市政协和市文史委员会的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上海的文化和历史研究做出了贡献。 尽管身处地上,陈修良依然没有放下自己对于历史的研究,在晚年,她开始专心整理党的历史资料,并通过回忆录和口述历史,记录了她亲历的革命历程。 这些资料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见证,也为学术界研究中国革命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她特别强调,地下工作是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和研究这些历史对于完整地了解中国共产党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在1998年11月6日,陈修良去世,享年91岁,在她的一生中,她从地下工作到地上建设,再到晚年潜心研究历史,始终保持着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武林“星”说》陈修良:战斗在敌人心脏的地下市委书记)
74师覆灭后,打扫战场的结果把粟裕吓一跳,陈毅:俘虏一个不准放。孟良崮一战后,国
【2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