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联合国发言,直指26年前西方国家对塞尔维亚的轰炸,问道:“你们为什么制造混乱后又来强调国际法和领土完整?”他强调,塞尔维亚是第一个遭受“例外”对待的国家,呼吁:“规矩应该对所有人都有效,绝不能有例外。”武契奇重申:“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家。” 二十六年前的春天,北约战机在南斯拉夫上空投下数以千计的炸弹。医院学校化为废墟,平民躲在防空洞里数着爆炸声度日。那场持续78天的空袭至今仍是贝尔格莱德市民午夜梦回时的集体创伤。 国际法庭曾认定北约行动违反《联合国宪章》,这份裁决书至今锁在海牙的档案室里。当某些国家谈论规则时,他们口袋里总装着两套尺子——量别人用游标卡尺,量自己用橡皮筋。 看看如今的世界版图。克里米亚大桥上车流如织,戈兰高地的哨所星罗棋布,耶路撒冷街头飘着异国国旗。当强权给领土完整打上可变价的标签,联合国宪章第一章便成了装在精美画框里的装饰品。 武契奇攥紧的拳头里握着1999年的弹片。那年他28岁,亲眼见证贝尔格莱德电视台在导弹袭击中坍塌,16名媒体工作者永远定格在工作岗位。这种疼痛不会随时间消退,反而在每次双标现场重新撕裂。 国际社会总爱在战后送来慰问鲜花,却从不为破碎的家园承担重建责任。科索沃北部的塞族居民至今需要绕行三个检查站才能送孩子上学,这种日常性折磨比轰炸更难忍受。 西方总把“基于规则的秩序”挂在嘴边,可他们的规则书每十年就要重写章节。当塞尔维亚在联合国展示遇难儿童照片时,某些代表低头翻看议程表的样子像极了考场作弊的学生。 世界需要真正的平等,不是施舍性的怜悯。小国总统站在蓝色讲台前的每一次质问,都在守护国际法的最后防线。这种坚守让人想起萨拉热窝图书馆在战火中抢救古籍的学者们。 规矩若是丝线,就该织成覆盖每个角落的天网;若是刀锋,就当悬于所有国家头顶。某些大国总想当裁缝兼刽子手,结果缝出了满是破洞的国际秩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北约为什么一直在打压塞尔维亚?答案很简单,塞尔维亚把中国的FK-3防空导弹部署到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