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9年,67岁的丘福在北征鞑靼途中不幸身亡。听闻此事,朱棣震怒,不仅夺去了丘福的“淇国公”爵位,还将他的家人全部流放海南。 丘福这人,出生在1343年的安徽凤阳,家里没啥背景,从小就混军营,当个小兵起步。慢慢熬到燕王朱棣手下,当上燕山中护卫千户。日子过得苦哈哈的,每天操练兵马,风吹日晒的。朱棣看重他这种老实巴交的劲头,给他机会上阵杀敌。靖难那会儿,丘福算是朱棣的铁杆,跟着干了不少脏活累活。 1399年朱棣起兵反侄子朱允炆,丘福冲在最前头。首战北平,他就和朱能、张玉一块儿夺城门,砍翻不少建文军的家伙。接着真定、白沟河、夹河、沧州、灵璧这些仗,他次次带队突击,累升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每次打完,其他将领抢着邀功,他倒好,拖到最后才报。朱棣私下里夸他靠谱,不爱争宠。 1402年朱棣打进南京坐稳龙椅,大封功臣,丘福排第一。给他淇国公的爵位,年禄两千五百石,还世袭铁券。按说这待遇顶天了,够他家几辈子吃喝不愁。朱棣迁都北京后,这些靖难老将都跟着北上,当中坚力量。丘福也沾光,进了权力圈子。可他这人直肠子,私下劝朱棣立二儿子朱高煦当太子,差点惹祸。 朱棣立了长子朱高炽当太子,没为难丘福,还拉他进太子圈子,当太子太师。让丘福跟蹇义、金忠一块儿教皇孙朱瞻基兵法啥的。丘福就这样从汉王派转到太子系,朱棣这手玩得溜,免得他日后被挤兑。丘福自己呢,政治上笨,武功上猛,靖难时冲锋陷阵,立下汗马功劳。 永乐七年,鞑靼可汗本雅失里杀了明使郭骥,朱棣火冒三丈,决定出兵报仇。挑丘福当主将,赐征虏大将军印。朱棣反复叮嘱他,用兵要稳,千万别轻敌冒进。丘福领命,带十万精锐,副将是王聪、火真、王忠、李远这些侯爷。七月大军北上,目标直指鞑靼老巢。 大军出塞,丘福派一千先锋探路,在胪朐河南岸小胜,抓了个鞑靼尚书。丘福信了那家伙的鬼话,说鞑靼主力空虚,就带一千多人急行军,不等大部队。副将们劝他别冲动,朱棣的话记着点,他不听。结果中了埋伏,全军覆没,丘福和四个侯爷全死在草原上。 这消息九月传回北京,朱棣看军报,气得砸桌子。丘福这败仗不光丢了人,还砸了指挥系统,士气直线下滑。朱棣本想让丘福稳扎稳打,谁知他不把皇帝的话当回事,轻信俘虏,害死这么多靖难老将。朱棣下令,夺丘福世袭国公爵,不给子孙留后路,全家流放海南。 丘福战死是兵家常事,可朱棣罚这么狠,有他的道理。丘福这人勇有余谋不足,靖难时靠猛劲赢仗,北征却露馅。首败让明军颜面扫地,朱棣没法,只能自己上阵收拾。丘福等于给皇帝挖坑,朱棣一生爱打仗,但被迫亲征也窝火。 丘福家遭殃,锦衣卫直接抄家,把老婆孩子押去海南。儿子丘松贬到澄迈,当个海南卫指挥,勉强混口饭。丘家从此在岛上窝着,没翻身机会。朱棣这罚,表面上看重军纪,实际也敲打其他将领,别学丘福那套。 丘福败仗直接推朱棣五次亲征蒙古。永乐八年,他带二十万大军出塞,追本雅失里到金山,打得鞑靼四散。接着十二年、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四次越沙漠,瓦剌鞑靼被揍得够呛。朱棣这些仗,巩固了北边,丘福那趟却成导火索。 说到底,丘福这辈子,从小兵到国公,靠的是靖难的血汗。可北征一败,啥都没了。朱棣赏罚分明,对功臣宽容到头,可丘福自己作,怨不得别人。历史这东西,成王败寇,丘福算个典型。 丘家在海南熬着,丘松世袭指挥使,管海防小事。明朝后期,丘福还被追赠,可家族早散了。朱棣的五征,靠的是铁腕,丘福的教训,让将领们长记性。
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当皇帝,原因也是很无奈的。因为在嘉庆之前,乾隆先后选择了5位接
【8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