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招惹正在崛起的中国十分愚蠢,德国选择党主席魏德尔对此看的很透。 她看中国,直

寒泉漱石鸣 2025-09-26 22:01:36

故意招惹正在崛起的中国十分愚蠢,德国选择党主席魏德尔对此看的很透。 她看中国,直接就说中国几千年文明,骨子里就觉得自己是世界中心,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底子摆在那,做事的风格跟别的地方不一样,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一举一动,都离不开这个根基,别人想学也学不来。 咱得先掰扯掰扯,魏德尔说的 “文明根基” 到底是个啥玩意儿。中国从秦汉大一统开始,就形成了 “天下观”,不是说要去征服谁,而是相信能靠文化认同、互利共生把大家拢到一块儿。就像现在中国推的全球文明倡议,联合国都跟着设了文明对话国际日,从汨罗江的龙舟赛到墨西哥湖的竞渡,从敦煌莫高窟的国际研讨到中埃联合发掘古神庙,这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 “和而不同” 的路子。这种思维方式跟西方那种非黑即白、零和博弈的逻辑完全不一样,中国从来不是你强我就必须弱,而是觉得大家能一起把蛋糕做大。 就拿经贸这事说,中国加入WTO的时候,实打实清理了2300多件法规,关税从15.3%降到 7.4%,比很多发展中国家都低,这就是文明里的 “守规矩、重承诺”;可反观有些国家,嘴上喊着自由贸易,背地里搞 “芯片四方联盟”,动辄就把企业拉进 “实体清单”,这格局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魏德尔看透的正是这点:你跟中国玩对抗,根本找不对路子。中国几千年见的风浪多了,从古代的游牧民族侵扰到近代的列强环伺,哪次不是靠着这种文明韧性扛过来的?这种韧性到了现代,就变成了 “你打你的,我干我的” 的战略定力。 最典型的就是美国这几年搞的对华关税战,2018 年以来加征了超 5000 亿美元商品的关税,本想把中国出口打垮,结果呢?穆迪公司算过账,92.4% 的关税成本都落到了美国消费者头上,每个美国家庭一年多花 1300 美元,反倒是中国对美出口从低端货变成了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这些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结构越打越优。更有意思的是,中国压根没跟着陷在对抗里,转头就把贸易伙伴拓宽了,东盟早就成了最大贸易伙伴,这种 “不硬碰、求突破” 的智慧,不就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生存哲学吗?那些觉得靠施压能逼中国让步的人,根本没明白这股子从文明里来的韧劲有多难啃。 再说说魏德尔最关心的中德经贸,这更是把 “招惹中国的愚蠢” 写得明明白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光电动汽车规模就超过欧美总和,对德国车企来说这就是命根子。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刚做的调查,超六成德国车企都计划增加在华投资,重点砸研发、扩产能,80% 的企业想维持甚至扩大在华生产规模,为啥?因为他们算得清账:每 1 辆中国汽车卖到德国,就有 142 辆德国汽车卖到中国,这种体量的市场丢得起吗?VDA 主席穆希雅说得实在,中国消费者信本土品牌很正常,但德国车企愿意在这竞争,因为知道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还大得很 —— 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才 132 辆,连德国的零头都不到。要是德国跟着某些国家瞎起哄,搞对华限制,先疼的肯定是自己的车企。魏德尔反对把中国当 “系统性风险”,主张当合作伙伴,这不是客套话,是真懂经济、真懂中国的战略眼光。 那些想招惹中国的人,还犯了个致命错误:把中国的 “温和” 当成了 “软弱”。中国几千年的文明里,从来不是没脾气,而是讲究 “先礼后兵”“师出有名”,底线踩破了才会动真格。就像美国搞的芯片制裁,逼得中国下决心搞自主研发,现在不仅能造先进制程芯片,还成了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那些曾经卡脖子的企业,反而慢慢失去了中国市场。 最耐人寻味的是,魏德尔说中国的行事风格别人学不来,这话没毛病。中国搞 “一带一路”,不是像西方当年那样搞殖民掠夺,而是帮着建铁路、修港口,中埃合作挖孟图神庙、中法互赠经典著作,都是在找文明的共通点,在合作里求发展。这种 “以和为贵、互利共赢” 的路子,跟那些搞小圈子、拉阵营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现在全球面临气候变化、数字治理这些难题,没有中国参与根本解决不了。就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的,文明对话是解决全球挑战的工具,而中国正是这个工具的主要推动者。那些故意招惹中国的国家,相当于把解决问题的重要伙伴推开,这不光是愚蠢,更是对自己国家利益的不负责任。 说到底,魏德尔看得透的,是中国的 “根”—— 这根扎在几千年的文明里,长出来的是韧性、智慧和格局。招惹这样的中国,就像对着大树踢腿,树没倒,自己先疼了。那些还抱着冷战思维、零和逻辑的人,要是看不懂这点,迟早得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价。

0 阅读:38
寒泉漱石鸣

寒泉漱石鸣

寒泉漱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