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正式表态了! 你没听错,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沙特阿拉伯,竟然决定放弃每

寒泉漱石鸣 2025-09-22 16:58:47

沙特正式表态了! 你没听错,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沙特阿拉伯,竟然决定放弃每桶原油价格100美元的目标,准备增产! 谁知道沙特这两年为了稳住油价有多拼?从 2023 年开始,这个石油巨头带头执行减产协议,每天主动减少 200 万桶石油供应,相当于关掉了一个中等产油国的日产量。他们本以为靠着这份 “自律”,能让油价稳稳站在 80 美元以上,可没想到其他成员国根本不按规矩来。哈萨克斯坦偷偷超产,伊拉克公开呼吁重新分配出口配额,还有些国家把多余的石油悄悄运到亚洲低价抛售。这种 “我减产、你增产” 的局面,让沙特成了 OPEC + 里的 “冤大头”—— 自己牺牲市场份额保油价,别人却坐享其成抢生意,时间一长,谁也受不了这种窝囊气。 更让沙特坐不住的是钱包里的压力,虽然 IMF 测算他们 2025 年财政平衡需要油价达到 84 美元 / 桶,但实际情况比这更严峻——沙特的国家预算里,石油收入占比至今仍高达 63%,每桶原油价格下跌10美元,每年就要少赚数百亿美元。现在国际油价连续几个月在 70 美元上下晃悠,比年初高位跌了 30% 还多,这意味着国库每年要凭空蒸发上千亿收入。 偏偏这时候沙特正忙着搞 1.1 万亿美元的基建狂潮,从 3000 公里的高铁网络到沙漠里的未来之城,都等着石油收入来买单,油价跌成这样,别说搞建设了,连维持国内福利都成了问题。 其实沙特心里比谁都清楚,增产可能让油价跌得更厉害,但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他们太熟悉这种 “以价换量” 的游戏了——2014 年就是靠增产把油价砸到 30 美元,挤出了一大批高成本的美国页岩油。现在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的调查显示,只要油价跌到 60 美元,61% 的页岩油公司就得减产。沙特这次主动增产,就是想重演当年的剧本:用短期收入损失换长期市场份额,把那些成本高的竞争对手挤出去。可时代不一样了,现在美国页岩油的开采效率比十年前高多了,能不能如愿还是个未知数。 更棘手的是OPEC +内部的 “囚徒困境”。沙特一宣布增产,阿联酋、科威特这些产油国立刻跟进,生怕自己的市场份额被抢。伊拉克甚至直接跳出来说,出口配额应该按石油储量重新分配,言下之意就是自己该多产多得。这种各怀心思的局面让减产协议成了一纸空文,原本用来稳定油价的联盟,反倒成了加剧供应过剩的推手。国际能源署预测,接下来半年全球原油市场每天会多出 200 万桶供应,仓库里的原油越堆越多,油价想不跌都难。 最让沙特憋屈的是,自己一边忙着增产保份额,一边还得掏钱搞转型。为了摆脱对石油的依赖,他们计划到2030年投资2350亿美元发展太阳能、氢能这些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目标从 58.7GW 直接翻倍到 130GW。可这些都需要钱,石油收入一少,转型计划就得打折。高盛已经算过账,今年沙特的预算赤字可能扩大到 GDP 的 4.3%,为了填补每年 250 亿美元的资金缺口,连公共投资基金都开始发债券融资了。这种 “靠卖石油的钱搞新能源” 的尴尬,正是所有资源型国家的通病。 现在看来,沙特放弃100美元油价目标,更像是一场无奈的战略收缩。他们知道石油时代总有尽头,所以在 “2030 愿景” 里把非石油投资的比重提到了 73%;但眼下还得靠石油吃饭,只能在 “保价格” 和 “保份额” 之间选一个。增产虽然会让油价更低,至少能保住市场份额,为转型争取时间。就像沙漠里的骆驼,既要节省体力穿越荒漠,又不能停下脚步。 这一轮增产抢市场,看似凶狠,实则藏着不少无奈和风险。沙特的石油博弈,从来不只是生意,还绑着政治、财政和长远战略,每一步都得咬着牙权衡利弊。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寒泉漱石鸣

寒泉漱石鸣

寒泉漱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