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辛弃疾都得起来敬一杯酒。后面又看到陈老总的咏原子弹,辛弃

不急不躁文史 2025-09-25 22:42:06

看到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辛弃疾都得起来敬一杯酒。后面又看到陈老总的咏原子弹,辛弃疾又坐下了,然后张宗昌站起来了。 陈毅生在四川乐至,1901年的小山村,山清水秀,他小时候就爱翻古书,嘴里念叨唐诗宋词,乡亲们说他像个小书生。长大投革命,日子就变了,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打得红军主力撤去长征,他右胯骨挨枪子,碎得没法动。 中央让他跟项英留下来,带一万六千人继续跟国民党硬碰。 国民党二十多万兵,拉网搜山,口号吓人,石头要过刀,草要烧光,人要换种。留守的同志心里清楚,活下来的机会小得可怜,大概百分之一,比长征部队还低。 周恩来听说他要动手术,赶紧把苏区那台唯一的X光机调过来,还找来发电机,帮他取碎骨。陈毅躺担架上,嘴上还轻松:老躺着咋指挥打仗?就这么顶着,他带游击队在赣粤边区转战,国民党围得死,同志们接连倒下,他总能找条活路。 三年游击战熬完,1937年抗日爆发,他带队北上建新四军,诗词那时候开始冒头,不是闲来吟,是从枪炮缝里挤出来的。 1946年,中央派粟裕跟他搭档,粟裕管军事,他抓政工,两人配合好,华东野战军打得国民党跑。 鲁南战役干掉五万多敌军,建起三野底子。 从那后,陈毅离战场远,国民党再也挨不到他,新中国成立,他当上海市长,管起城市建设,日子从硝烟转到案头。 诗词这事,跟他处境缠在一块,危急时灵感蹦,太平后就平淡。 档案里,他留守苏区的报告,字字透着乐观,不是装,是真革命心气。陈毅的军事路不光是打仗,带点文化味,他说将军得会诗,在十大元帅里独一份,仅次毛主席的诗人名。 梅岭那段,是陈毅诗的顶点,1936年冬,广东韶关南雄城北三十公里,国民党围山,他带残部突围,几次没成,敌人搜山二十多天,脚步声就在藏身处晃。 陈毅钻进草丛山洞,换地方躲,几次跟死神碰面。国民党以为山搜干净,撤兵时赶上大雨,他才活下来。 那二十天,他觉得自己死定了,脑子里却冒出诗兴,用笔在衣底布片上写下三首七绝,就是梅岭三章。 第一首: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气势大,像跟阎王叫板。 第二首: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第三首:投身罗网遭危难,脱险归来剩喘息。华表柱头一千载,复见晴空红日时。诗文采好,句句像从战场抠的真事。 红军将帅读到,个个佩服,叶剑英他们说,这诗把革命精神写活了。 陈毅回忆,那时脑子空,只剩革命信念,诗就来了。 南雄梅关古道立着诗碑,风吹日晒,字迹有点模糊,气势还在。陈毅儿子陈丹淮去看过,说父亲的诗是留给后人的精神火种。这三章一出,陈毅军中成大诗人,毛主席信里夸大气磅礴。 脱险后北上,诗在军中传抄,成了鼓劲的宝贝。 胜利后,陈毅诗风变了,1947年鲁南大捷后,写诗:快速部队走如飞,印缅归来自鼓吹。鲁南泥泞行不得,坦克都成废铁堆。南京蒋贼应泪垂,淮北人心大向谁。百万军中吾健者,指挥若定等闲吹。记下战役热闹,比梅岭时平实,像聊战场闲话。粟裕管军事后,陈毅日子安稳,国民党远,诗少了生死边上的锐气。 新中国成立,1950年代忙政务,诗成零散记录。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他高兴,写咏原子弹:你有原子弹,我有原子弹。大家都有弹,协议不放弹。直白,像跟老友摆龙门阵,讲核政策。 这诗收进选集,他觉得好,郑重公布。 1965年,他挑诗寄毛主席,请改。毛回信:陈毅同志,你叫我改诗,我不能改。因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 你的大作,大气磅礴。只是在字面上感觉于律诗稍有未合。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我看你于此道,同我一样,还未入门。 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 如同你会写自由诗一样,我则对于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学律诗,可向他们请教。 信里夸大气,建议找叶剑英董必武学。陈毅一生写三百五十五首,整理成选集,加十五首新作。后期诗不比早年惊艳,有史料味,记下战争到建设的转变。从梅岭绝境到原子弹喜悦,诗随时代走,少华丽,多真。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