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胡塞武装突然宣布了! 9月25日凌晨胡塞武装发言人称,他们从也门发射无人机袭击以色列南部城市!以色列承认未拦截成功!现场视频:烟雾弥漫!以色列20多人受伤! 他明确表示,武装人员已于9月24日晚从也门发射数架无人机,精准奔袭以色列南部城市。这番宣告不是空穴来风。 以色列方面很快给出回应,他们罕见地承认,这架来袭的无人机未被任何防御系统拦截成功。 现场视频把局势拉得更近。以色列南部城市的上空被浓烟笼罩,灰黑色的烟雾像破洞的幕布盖在建筑群上。 救护车的鸣笛声刺破寂静,一辆接一辆地冲向爆炸核心区,闪烁的警示灯在烟雾中忽明忽暗。 官方数据最终确认,这次袭击造成20多人受伤,现场遗留的狼藉与不断转运的伤者,都在诉说着“损失惨重”四个字的分量。 这已经不是胡塞武装第一次给以色列制造麻烦。自去年10月巴以冲突升级后,他们就频繁动用自杀式无人机、弹道导弹等武器发动远程打击,成了以色列的“远途梦魇”。 此次执行袭击的无人机,大概率还是胡塞武装惯用的Samad系列或“见证者”系列。这类无人机看似技术简单,却藏着致命的巧思。 它们多采用民用零部件组装,成本低廉到让人咋舌,但航程能轻松达到800至1800公里,完全够得上从也门到以色列的距离。 更关键的是,其搭载的廉价惯导与卫星导航组合,在未受干扰时命中精度能控制在50米以内,20至50千克的战斗部足以造成有效杀伤。 以色列的防空系统曾是全球公认的“金钟罩”,如今却屡屡失手。就在9月初,拉蒙机场遭无人机袭击时,系统就因未将其归类为敌对目标而未启动拦截。 这次的失败更显尴尬,毕竟对手用的还是“低配版”武器,却能在层层防御中找到缝隙。 这种“非对称打击”的戏码,早已成了中东战场的常态。胡塞武装深谙此道,他们不跟以色列拼高精尖装备,转而用低成本武器打消耗战。 你拦截,就得耗费比无人机贵几十倍的防空导弹,长期下来纯属赔本买卖。你不拦截,民众恐慌、设施受损的代价更难承受。 以色列这回算是掉进了两难的陷阱。 最该偷着乐的其实是伊朗。外界早已知晓,胡塞武装是伊朗支持的“抵抗之弧”核心力量,伊朗向其转让无人机技术和导弹部件,帮其搭建起远程打击能力。 美国和以色列近年一直把伊朗视为眼中钉,动辄威胁动武,甚至拿出核设施卫星图施压。 但胡塞武装的持续袭扰,成功把以色列的怒火引向了也门。以色列忙着应对家门口的袭击,自然没精力再盯着伊朗,德黑兰等于多了层“空中盾牌”。 伊朗外交部此前还在否认参与胡塞袭击,称这类指控是对也门人民的冒犯,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其中的关联。 这种“代理人战争”的玩法,让伊朗坐收渔利。它不用直接与以色列对峙,就能通过胡塞武装消耗对手实力,还能牵制美国在中东的部署。 3月时,胡塞无人机就曾突破美军航母战斗群防空系统,如今再破以色列防线,更证明伊朗这套战略玩得有多溜。 以色列的处境则愈发被动。他们的防御系统看似完备,却架不住胡塞武装的“蜂群战术”和灵活机动。 胡塞武装把武器藏在山洞、卡车里,打了就跑,以色列就算想报复也找不到明确目标。 此前以色列曾奔袭2000公里轰炸也门,结果雷声大雨点小,既没摧毁对方基地,也没遏制袭击频率,反倒显得自己黔驴技穷。 这次袭击造成的20多人受伤,更会加剧以色列民众的焦虑。曾经号称“绝对安全”的国土,如今连南部城市都成了无人机的靶场。 机场关闭、航班暂停、防空警报频繁响起,这些正在一点点消磨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中东的权力天平,正在这种反复拉扯中悄然倾斜。以前美以联手就能掌控地区局势,现在一个胡塞武装就搅得他们不得安宁。 以色列的精密系统和高成本打击,在胡塞的游击战术面前完全没了用武之地。两种打法不在一个频道,注定谁也赢不了谁。 更值得深思的是,胡塞武装的持续发力,背后是伊朗影响力的扩张。即便面临美国“窒息式”制裁,伊朗仍通过“影子船队”维持石油出口,有钱有技术支持盟友。 俄罗斯还与伊朗深化能源合作,进一步巩固其地区地位。美国主导的中东格局,正在从根上开始松动。 9月25日的这场袭击,更像是一次实力宣言。胡塞武装用几架廉价无人机,就戳破了以色列的防御神话。 以色列承认拦截失败的表态,等于公开了自己的短板。20多名伤者的哀嚎,敲响了中东安全的警钟。 接下来的剧情不难预料。以色列可能会发动报复性空袭,但大概率还是“雷声大、雨点小”。 胡塞武装则会继续蛰伏,等待下一次出手的机会。伊朗依旧会在幕后提供支持,坐看局势发展。 这场没有赢家的拉锯战,还会在中东大地上演下去。而以色列防线的每一次失守,都是对旧有地区秩序的又一次冲击。 官方信源:财联网
拦截失败!以色列遭袭死伤惨重,内塔尼亚胡宣战,战斗或即将打响防不胜防的袭击,以
【7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