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被勒杀后,南阳公主一路辗转落到了夏王窦建德手中后,她竟然同意杀掉自己十岁的儿子,之后提出出家为尼,这里面隐藏着什么心酸往事呢? 南阳公主是隋炀帝杨广的嫡女,十四岁时嫁给了权臣宇文述的次子宇文士及。 大业十四年暮春,扬州成了隋王朝的终焉之地。这年三月,宇文化及(宇文士及的兄长),趁着隋炀帝南巡滞留江都、禁军将士思乡情切的机会,暗中煽动士兵发动兵变。当叛军手持白绫,气势汹汹地闯入隋炀帝的寝殿时,这位曾意气风发、开创大运河的帝王,还试图索要一杯毒酒,以求保全帝王最后的体面,却被叛军粗暴地拒绝。 最终,在龙床之上,隋炀帝被活活勒死。 彼时的南阳公主正居于宫中偏殿,当她跌跌撞撞、不顾宫女阻拦冲出去时,映入眼帘的,是宇文化及那张毫无温度的冷漠脸庞。 作为 “逆贼的弟媳”,南阳公主并未被立即处死,而是与萧皇后一同被软禁起来,成为叛军北上途中用以要挟他人的 “人质”。 宇文士及当时恰好外出,得知兄长弑君的消息后,吓得魂飞魄散,竟抛下妻小,从济北一路仓皇出逃,最终抵达长安,投靠了刚刚崛起的唐朝。 至此,南阳公主的人生崩塌:父亲惨死,丈夫弃家,身边仅剩下年幼的儿子宇文禅师。 一年后,河北义军首领窦建德率领大军,击败了北上困居聊城的与文化及,并将其处死。 当被与文化及裹挟的昔日的隋朝旧臣们吓得魂不附体,纷纷跪地求饶,争相与宇文家撇清关系时,南阳公主却从容地走进了窦建德的营帐。 面对窦建德,她没有半分哭诉求饶的姿态,只是平静地诉说着。窦建德见她如此镇定从容,竟当场俯身跪地。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窦建德会因南阳公主是隋炀帝的女儿而对她礼遇时,窦建德下令将被俘宇文家的人全部处死,其中包括年仅十岁的宇文禅师。 一场致命的考验突然降临。宇文家族的亲信被一个个押赴刑场,处决名单的最后一行,赫然写着 窦建德特意派曾经效力于隋朝的旧臣于士澄,前去询问南阳公主的意见,话语中还留有余地:“若是公主舍不得这个孩子,夏王破例饶他一命。” 南阳公主对于士澄说:“你本是隋朝的老臣,这种关乎礼法纲常的事情,还用得着来问我吗?” 这句话,底断绝了所有挽回的可能,最终宇文禅师被杀。 宇文禅师死后,南阳公主向窦建德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请求:出家为尼。当剃刀落下,南阳公主斩断的不仅是头上的三千烦恼丝,更是对尘世所有的眷恋与牵挂。 可命运似乎总爱与南阳公主开玩笑,不愿让她轻易摆脱尘世的纷扰。几年后,窦建德被李世民率领的唐军击败,南阳公主收拾好简单的行囊,准备返回长安,却在洛阳的街头,与前夫宇文士及不期而遇。 此时的宇文士及,早已在唐朝站稳脚跟,官运亨通,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见到南阳公主,他上前满脸堆笑,苦苦哀求,希望能与她复婚,全然忘记了当年自己弃家逃亡、置妻小于不顾的卑劣行径。 南阳公主冷冷的说:“我与你早已是不共戴天的仇人,若不是当年兵变你未曾参与其中,我早就取了你的性命,何来今日相见?” 宇文士及仍不死心,试图挽回这段早已破碎的婚姻。南阳公主厉声说:“你要想清楚,进来了,就别想着能活着出去!” 宇文士及脸色惨白,狼狈地转身离去。 南阳公主,自那以后便彻底斩断了与尘世的联系,这个曾经集美貌、孝心与气节于一身的隋朝公主,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一场悲剧。 后世之人常常不解,南阳公主为何会对自己的儿子痛下杀手?事实上,她的这一抉择背后,隐藏着三重无法挣脱的时代困局。首先是血海深仇的羁绊:父亲惨死于宇文家族之人手中,而儿子作为宇文家的血脉延续,在 “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的传统伦理观念里,这份血缘便成了无法饶恕的原罪,让她在亲情与仇恨之间备受煎熬。其次是自保求生的考量:窦建德表面上敬重她的气节,实则是在试探她的立场 ,若她为儿子求情,便是 “认贼作亲”,不仅无法保住儿子的性命,甚至可能被窦建德视为宇文家的同党,连累自己身陷险境。 最后,南阳公主没有独立的生存空间,唯有通过 “大义灭亲” 的极端举动,才能摆脱 “逆贼家属” 的标签,守住自己作为隋朝公主最后的尊严与底线。
1641年,万历皇帝的儿子朱常洵被李自成活捉,300多斤的朱常洵跪倒在地,请求免
【39评论】【5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