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一个知青在看钱学森的论文时,发现方程推导错了,就给钱学森写信,谁知钱

玉尘飞啊 2025-09-24 15:45:52

1964年,一个知青在看钱学森的论文时,发现方程推导错了,就给钱学森写信,谁知钱学森不仅回了信,还说:“感谢您指出我的错误!”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冬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的青年教师郝天护在研读《力学学报》时,发现钱学森一篇关于土动力学的论文中存在公式推导错误。经过多次反复验算,他最终确认了这个发现。 尽管当时钱学森已是享誉全国的科学家,而郝天护只是边疆地区一名普通教师,他仍然鼓起勇气给钱学森写了一封信,详细说明了自己的推导过程和结论。 信寄出后,郝天护经历了两个多月的等待。这期间他内心充满忐忑,不确定这位科学巨匠是否会理会一个年轻教师的质疑。 出乎意料的是,郝天护收到了钱学森的亲笔回信。钱学森在信中不仅坦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多次使用“您”来称呼郝天护,表现出对这位年轻学者的充分尊重。 钱学森在回信中写道:“我很感谢您指出我的错误”,并鼓励郝天护将他的见解写成学术论文投稿给《力学学报》。 受到鼓励的郝天护立即着手撰写论文,但稿件在编辑部搁置了近两年,原因是编辑部对是否刊登批评钱学森的文章存在顾虑。钱学森得知后,亲自推动论文发表,强调科学研究应当实事求是。 1966年3月,郝天护的《关于土动力学基本方程的一个问题》终于在《力学学报》第九卷第一期上发表。这篇论文纠正了原论文中的错误,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准确的理论基础。 这一事件对郝天护的学术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他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成为固体力学专家,并在东华大学担任教授。1995年,郝天护当选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 钱学森的谦逊态度不仅影响了一个年轻学者,也为中国科学界树立了榜样。他曾在信中表示:“科学工作最重要的是求真”,这句话成为郝天护终身恪守的科研信条。 这段往事展现了老一辈科学家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不盲从权威,只认真理,这种精神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后来郝天护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钱学森的那封信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他在艰难条件下也始终坚持科学研究的理想。 这个故事不仅是一段科学佳话,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真正的科学进步需要开放包容的学术环境,需要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从新疆农场到国际学术舞台,郝天护的经历证明,科学研究不分地域和资历,关键在于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而钱学森的胸怀则表明,真正的学术权威来自于对科学的尊重,而非个人地位。 这段跨越六十年的故事,至今仍在激励着新一代科技工作者。在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前沿领域,中国科学家们继续秉承着这种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 每一次对错误的纠正都是科学的进步,每一次平等的学术讨论都有其价值。这正是中国科技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钱学森与郝天护的通信往来,已成为中国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它超越了个人命运的范畴,成为关于科学精神、师道传承以及如何对待真理的经典注脚。 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没有永远的权威,只有永恒的探索。这种精神将继续照亮中国科研工作者前行的道路,推动科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信息来源: 央广网《钱学森:给年轻人回信承认自己论文有误》

0 阅读:49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