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三元凶”,拒不承认巴勒斯坦为国家。 9月22日,多个国家在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上表态,像英国、法国、葡萄牙这些跟美国走得近的传统盟友,一个个都先后承认巴勒斯坦是独立国家了。 现在全球范围内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越来越多,可偏偏二战时期的三个主要参战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却一直按兵不动,成了有头有脸的国家里少数还没承认巴勒斯坦的。 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还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德国之所以迟迟不表态,最核心的还是背着二战留下的历史包袱。毕竟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犯下的罪行是历史铁证,这让德国在处理与以色列的关系时,始终带着一种特殊的历史责任感,不敢轻易跟以色列撕破脸。 但这并不意味着德国就完全站在以色列这边,国内很多民众都在呼吁政府承认巴勒斯坦,政府层面也已经暂停了和以色列的一些合作项目。 这些做法其实都透着德国在巴以问题上的纠结,本质上是在找平衡,既不想违背当年的历史教训,也不愿完全不理会国际社会的普遍态度。 意大利的态度就典型多了,延续了它向来爱观望、看形势办事的老传统。 意大利官方明确表示,得等巴勒斯坦完成正式的建国程序后,才会考虑承认其国家地位。这种“不见结果不表态”的态度,说穿了就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外交小算盘。 早从历史上看,意大利在国际事务里就常有“看风向站队”的倾向,这次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也不例外。在巴以局势还没彻底定局之前,保持模糊态度既能避免过早站队带来的风险,也能给以后的外交操作留足灵活调整的余地。 日本的情况则更直接,立场明显受着美日同盟的牵制。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日本的外交政策长期以来都摆脱不了美国的影响,而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向来是公开且坚定的,这就让日本在承认巴勒斯坦的问题上不敢有丝毫怠慢。 虽然日本国内对巴以问题也存在不同的声音,民间也有不少人关注巴勒斯坦的处境,但涉及到美国的核心利益,日本通常都会选择跟美国保持一致。 所以从目前来看,日本短期内承认巴勒斯坦的可能性确实不大。 这三个国家的态度虽然各有不同,但仔细琢磨就能发现,背后都绕不开历史因素、现实利益和国际格局的多重考量。 而现在,国际社会支持巴勒斯坦建国的声音越来越大,巴以局势也在不断变化,这三个国家以后会不会改变立场,还得跟着形势慢慢看。
快报!快报波兰总统这次要着急了。9月23日东方大国改航道,西方媒体调侃波兰总
【6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