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扰女性毕业生考上选调生“骚扰女性毕业生考上选调生”事件持续发酵,将公职人员选拔中的品行考察问题推向舆论焦点。涉事者袁仕以“威海市文登区本科男生第一名”身份入围选调生拟录用名单,却被曝在抖音平台用含个人信息的账号发布“寻找22岁以下山东姐姐聊天”“身高160以上粉色优先”等疑似性骚扰言论,引发公众对选拔公正性的强烈质疑。
选调生作为基层治理的储备力量,“德才兼备”是核心选拔标准。《公务员法》明确要求公务员需“品行良好”,多地选调公告更将“道德品行好”列为硬性条件,明确排除有“道德品行问题”者报考。而骚扰言行绝非“小节”,而是触碰公序良俗与道德底线的行为,与公职人员需具备的共情意识、责任担当严重相悖。公众的核心追问直指本质:连尊重女性的底线都守不住的人,如何保障基层群众权益?
争议的关键更在于选拔流程的明显疏漏。涉事者所在的菏泽学院仅凭其单方否认便判定“举报不属实”,未公开IP核查、设备比对等关键调查过程,更未撤销对其“榜样力量”的表彰。当前选调生政审包含面审与函审,本应通过约谈师生、核查多维度表现等方式全面评估,且网络言行审查已成为多地政审标配,但涉事者的争议言行却未被发现,难免让人质疑考察环节流于形式。
此事并非孤立个案,而是对“德才优先序”的深刻拷问。新疆阿勒泰等地已通过专项网络审查严把品行关,384名拟录用人员接受严格筛查,印证了品行考察的重要性。目前威海相关部门已介入复核,但公众期待的不仅是个体结果,更是标准的明确与流程的透明。
公职队伍的公信力源于每一次公正选拔。唯有将“品行关口”真正筑牢,把网络言行纳入常规审查,让考察流程公开可溯,杜绝“带病录用”,才能守住公众对基层治理的信任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