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最终还是没有选择歼10战机!伊朗保守派议员兼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阿博法兹尔·佐赫雷万表示,伊朗已经从俄罗斯接收了第一批全新米格-29战机,这是一批新的米格29MK2战机。 要明白伊朗的这个选择,就得说起伊朗空军那不容乐观的装备现状了。主力战机仍是1979年伊斯兰革命前引进的美国货,50多架F-14A“雄猫”已服役超过40年,零件供应全靠拆解同型战机拼凑,战备率始终低于50%, 剩余的F-4、F-5战机同样服役年限久远,性能老化严重,与以色列的F-35存在明显技术代差,作战能力远为不及。 这种情况下,空军急需能快速投入使用的装备,米格-29MK2自然成为短期救场的首选。 伊朗对米格-29系列本就有长期使用基础,2004年前后便有30架米格-29A列装,维护班组对其发动机等核心部件的拆解维修流程已极为熟悉,现有后勤保障体系无需大规模调整。 反观歼10,虽然性能达标,但伊朗需要从零搭建专属维修生产线,同时对飞行员进行系统培训,仅形成基础作战能力就需要至少半年时间,而这期间周边安全局势的变化不会等待装备磨合完成。 更关键的是,米格-29MK2属于现成装备,俄罗斯库存中有充足备货,签订合同后可快速交付,这种能快速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的效率,正是伊朗眼下最迫切的需求。 还有长期规划中的苏35,这才是伊朗重建空军的核心选择。苏35的实战性能已得到充分验证,2015年便随俄军进入叙利亚战场,全程参与护航战略轰炸机、打击地面目标等任务,俄军方对其作战表现评价极高。 其搭载的“雪豹”-EH雷达探测距离可达400公里,能同时跟踪30个空中目标,最大载弹量8吨,航程3600公里,作为重型战机,其续航能力和火力输出强度,刚好可实现对整个波斯湾区域的覆盖,这是歼10这类中型战机在威慑力上难以比拟的。 伊朗需要的并非零星几架先进战机,而是能支撑地区军事话语权的空中力量,苏35显然更符合这一核心定位。 配套采购的雅克-130和米-28也各有明确用途。雅克-130作为专用战斗教练机,可直接模拟苏35的飞行特性,飞行员无需直接驾驶真机即可完成战术训练,这比重新建立歼10的飞行员培训体系要高效得多。 米-28武装直升机可挂载16枚反坦克导弹执行低空突击任务,能与苏35的高空作战形成不同高度层的协同配合。 而S-400防空导弹系统的作战价值更为关键,其最大探测距离400公里,可同时拦截36个空中目标,对F-35这类隐身目标具备一定探测拦截能力,部署在边境区域后,能显著提升伊朗的国土防空范围和拦截效率,这种体系化防空能力,仅靠单独列装歼10无法实现。 这一切本质上都是俄伊利益交换的具体体现,两国早在2022年就敲定了价值100亿美元的国防合作协议,核心模式便是“石油换武器”。 伊朗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俄罗斯则急需能源出口带来的收入,双方需求高度互补。更关键的是俄乌冲突中的协作默契。伊朗向俄罗斯交付了包括Shahed-136在内的数百架无人机,这些装备在乌克兰战场为俄军补充了无人机战力短板。 俄罗斯则相应加快了苏35、S-400的交付进程,还承诺派遣军事技术人员提供现场支持,这种明确的利益互补关系,比单纯的装备买卖更具稳定性。 伊朗弃歼10选俄制装备,不是歼10性能不足,而是俄罗斯的方案更贴合其现实需求,还附带了地缘政治层面的协作支持,这种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本身就具备充分的合理性。
老铁们,9月24日这两条新闻放一块看才叫刺激:咱们的空警-600刚在福建舰完成电
【109评论】【6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