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的时候,居然对中国内政妄加评论! 说白了,自

纸上点将 2025-09-22 20:41:48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的时候,居然对中国内政妄加评论! 说白了,自从上次李显龙去日本接受勋章的时候,对于新加坡这个国家已经没有任何好感了。 现在他们居然在公开场合随意评价台湾问题,这不是在向中国发出挑衅吗?  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的贸易枢纽,长期以来在中美之间小心翼翼地周旋,以求在夹缝中求生。2024年5月,黄循财接棒李显龙出任总理后,继承了前任的外交框架,却在实践中逐步强化与西方的经济和安全纽带。这并非偶然,新加坡的港口和机场是全球供应链的咽喉,2024年其出口总额中,美国市场占比高达11%,这让它在美中博弈中难以完全置身事外。早在李显龙时代,新加坡就通过军事协议深化与美国的合作,比如允许美军使用当地基地,这被视为一种战略押注。 但这种平衡艺术,正面临考验。2025年8月,李显龙访日期间,日本首相石破茂亲自授予他旭日大绶章,这是日本对新加坡长期推动双边贸易的肯定,双边贸易额已超1000亿美元。 此次授勋虽表面上表彰历史贡献,却也暴露新加坡对日倾斜的迹象,日本作为美国盟友,其在南海的动作日益活跃,这让新加坡的“中立”标签越发褪色。黄循财上任后,继续推动类似路径,2024年底与美国签署核能合作备忘录,进一步绑定了双方的利益链条。 这些举动看似务实,实则在区域大国间埋下隐患,新加坡的小国体量注定它无法独善其身,一旦天平失衡,后果将由整个东南亚买单。 黄循财的采访发生在2025年9月19日,正是李显龙访日余热未消之际。他在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时,将话题引向台海局势,直言如果台湾发生冲突,整个亚洲将被拖入其中。 这番言论虽未明指责任,却隐含对各方克制的呼吁,尤其是点名美国和中国需共同把关。他强调新加坡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同时批评华盛顿的军售行为加剧了紧张氛围。 2024年,美对台军售总额达数十亿美元,包括F-16战机的交付,这直接刺激了北京的底线。 黄循财的表态看似公允,实则越界于中国内政,他将台海描绘成区域闪点,忽略了其作为主权问题的本质。这种公开评论,在新加坡外交史上并不多见,却恰逢中美摩擦升级之际,难免被解读为迎合西方叙事。新加坡外长此前也重申,不会让本国成为台湾“独立”势力的工具,这本是底线表态,但黄循财的采访却让这一立场显得暧昧不明。 采访刊发后,北京外交部迅速回应,强调内政不容外部干涉,这反映出中新的关系虽经35年外交交往稳固,却仍需警惕此类插曲带来的裂痕。 回溯新加坡的外交脉络,这种对台海的随意点评并非孤立事件。李显龙的日本之行,正是新加坡亲日亲美路线的延续。2025年8月21日至27日,李显龙访问大阪和东京,期间不仅出席经济论坛,还接受了日本最高荣誉勋章。 这枚旭日大绶章设立于1875年,专授对日贡献卓著者,李显龙成为第三位获此殊荣的新加坡总理,前两位均为其父辈。这次访日强化了两国在南海和贸易领域的默契,日本近年向菲律宾提供巡逻艇,支持其在南海的动作,这与新加坡的立场不谋而合。 黄循财接任后,延续这一倾斜,2025年4月在拉惹勒南讲座中,重申新加坡在中美间“亲新加坡”的原则,却在实践中更偏向西方。 这种选择源于新加坡的生存逻辑:作为资源匮乏的小国,它依赖外资和技术,美国的F-35战机部署和投资承诺是其安全网。但忽略中国大陆的体量和影响力,无异于饮鸩止渴。黄循财的采访,正是在此背景下放大这种失衡,他虽未直指北京,却通过强调“集体卷入”的风险,间接质疑中国的主权主张,这让新加坡的“平衡外交”蒙上挑衅色彩。 台海问题的核心,从未因外部喧嚣而动摇: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这一原则源于历史和法理,1945年台湾光复后,即回归中国版图,任何分裂企图均违背国际共识。新加坡的评论虽披着关切外衣,却忽略了这一铁律。北京一贯主张和平统一,但方式和时机由大陆掌控,外部势力插手只会徒增变数。2024年以来,美台互动频仍,包括军售和高层互访,这被视为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挑战。 黄循财的表态,正好踩中这一痛点,他警告冲突将导致经济损失万亿美元,航运中断推高油价30%,但这些假设性灾难论调,实则转移了对主权问题的焦点。新加坡作为联合国成员,早承认一个中国政策,却在采访中将台海等同于乌克兰,地理上台湾距大陆仅130公里,任何“独立”动向都将引发即时回应。 这种类比不伦不类,只会助长误判风险。归根结底,台海稳定系于尊重主权,新加坡的越界言论,不过是小国在夹缝中求关注的把戏,却可能自食恶果。

0 阅读:64
纸上点将

纸上点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