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A股缩量阴跌的氛围下,市场情绪能否扭转?看待市场不能只抱乐观预期、排斥谨慎观点,做好风险防范至关重要,这并不等同于看空后市。
实际上,市场风格早已从进攻转向防守。主力资金虽试图借助科技板块的余温拉升,吸引场外资金入场,但散户已不再轻易追涨杀跌,最终形成了极端分化的走势。
科技板块目前虽呈现“强者恒强”态势,但多数个股持续走弱,这种极端风格大概率难以长期延续。如今市场各路资金都清楚科技走强是“明牌”,但愿意追涨、积极交易科技股的资金正不断减少——毕竟没人想成为“最后一棒”的接盘者。在此背景下,若缺乏高位接盘资金,主力资金只能被迫拉升以缓解出货压力;一旦后续仍无资金入场,叠加假期临近,主力或放弃温和出货,选择直接兑现离场,届时高位股将面临剧烈波动。
当前市场还呈现出一种矛盾状态:前几日市场具备突破条件时,数十亿资金压制大盘券商股,通过“无形之手”阻止指数上行;如今市场情绪低迷、人气涣散,券商板块虽尝试拉升提振情绪,成交额却依旧缩量,可见资金跟风意愿极低。
理想的控盘状态本应是“压制指数但维系个股情绪”,但现实是,面对指数持续震荡不突破,大量资金选择躺平或直接离场,这正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所在。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并非看空后市,且当前偏空观点往往会受到限制,这一点散户群体应有深切体会。市场中,人们更愿意倾听和接受乐观观点,希望延续看涨做多的氛围,但股市交易终究需要理性与务实。
当下每天超三千只个股下跌、量能持续萎缩,散户若仅凭一腔热血做多,而主力资金却持续呈现流出兑现的状态,谁又敢放心入场?
因此,在缩量阴跌的市场中,不能仅凭“意念”支撑持仓,更应提前做好风险防范。股市中的“击鼓传花”游戏终有接盘者,即便在牛市行情中也有人亏损,赚钱的投资者切不可心存侥幸,认为自己不会成为最终的接盘者。
在股市中,多数人都曾赚到过钱,但能真正守住盈利的人却不多。至于后市何时上涨、能涨多少,无人能精准预判,但当前市场的氛围已明显不同——若持续消耗,市场信心与情绪将加速衰退,一旦趋势转向下坡,其速度与幅度恐难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