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打死多少日军?   东北的冬天,一般人扛不了。零下三四十度,风像刀子割脸,水

风城高山 2025-09-22 14:28:21

抗联打死多少日军?   东北的冬天,一般人扛不了。零下三四十度,风像刀子割脸,水一甩就成冰。这地方,鬼子也不爱待。但没办法,他们非得来。   结果呢,东北抗日联军在这片极寒之地,用十四年时间让日军付出了沉重代价。虽然具体数字有不同说法,但日本关东军参谋部的档案显示,从1931年到1945年,他们在东北的非战斗减员高达26万人,这其中相当一部分要算在抗联头上。   抗联的条件极其艰苦,要枪没枪,要粮没粮,却硬生生啃下了约17万日军,这背后是一段难以想象的坚韧与牺牲。   东北的严寒本身就是一道天然屏障,但也极大地考验着抗联战士。隆冬时节,平均气温低至零下三十度。战士们身着单薄衣衫,枪栓常被冻住难以拉开。他们只能用体温焐化积雪取水,还需借助篝火加热枪栓,以防枪支卡壳,其艰难令人动容。   1938年1月,在牡丹江镜泊湖发现30具抗联遗体,“皆呈蜷缩状,手指与枪栓冻结一体”。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就是第一场战斗。   战士们吃树皮、啃煮熟的乌拉草鞋底,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日军解剖他的胃,里面只有棉絮和树皮,没有一粒粮食。   弹药更是金贵到极致,从敌人尸体上捡子弹壳修复重用是常态,有些弹壳甚至被反复使用三到五次,修不好还可能炸膛。   打猎都不能轻易用子弹,得靠自制陷阱,这种节省到了什么程度?每一颗子弹都要报账,真正是“算盘度日”。   抗联的战术智慧在极端条件下被发挥到极致。他们发明了“冰趟子”战术,1937年,张尚志部三百多名战士在结冰的湖面上伏击七百日军。   日军在冰面上站不稳,成为活靶子,此役歼敌近三百,抗联仅牺牲七人。类似地,赵尚志指挥的“冰趟子伏击战”也是利用冰面反射和雪地掩护,以少量子弹成功歼灭半数敌军。   还有著名的“驴拉磨”战术,1933年冬,抗联战士将日军引入老爷岭的茫茫林海,利用暴风雪和复杂地形,让日军精疲力尽,最终约三百日军冻毙山中。   这些战斗并非硬碰硬,而是依靠对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运用,用现在的话说,真是“脑子比肌肉好使”。   日军对抗联的围剿手段也极其残酷。他们强行推行“归屯并户”之策,大肆制造无人区,把无辜百姓驱入“集团部落”。其妄图凭借此举,彻底斩断抗联与民众的联系,阻断抗联的粮秣之源。   1938年后,抗联的粮食获取量骤降83%。关东军还成立“特别搜查班”,通过毛发、粪便等痕迹分析追踪抗联,甚至动用731部队在抗联活动区投放鼠疫杆菌。   面对这样的“窒息绞杀”,抗联几乎成为孤军,但他们依然坚持战斗,队伍最多时不过三万,最少时仅剩数百人,却进行了二十多万次战斗,击毙了大量日伪军,还打掉了关东军的两位中将。   抗联的精神力量是他们能坚持十四年的根本。他们曾与党中央长久失联,对延安的思念如孩子渴慕娘亲。尽管如此,他们对党的信念坚如磐石,始终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   杨靖宇将军的话掷地有声:“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这种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连敌人也不得不敬畏。   解剖杨靖宇的日军医官不禁肃然起敬。曾指挥围捕的岸谷隆一郎,最终剖腹自尽。其遗书中赫然写道:“中国有杨靖宇这般铁血军人,断不会亡国。”   抗联的斗争不仅是为生存而战,更是为民族尊严而战。他们以非凡之勇,牵制数十万关东军,令其难以倾尽全力南下侵华。如此壮举,有力策应全国抗战,积极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功绩卓著。日军参谋本部曾承认,“满洲治安战消耗的兵力,相当于三个中国派遣军”。   回顾这段历史,抗联在东北极寒条件下,凭借超凡的意志、智慧和牺牲精神,给予了日军沉重打击。他们牺牲的军级以上将领就有40位,平均年龄仅28岁。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并非仅凭武器优劣,更在于精神的不可征服和不屈不挠的信念。东北抗联精神,是勇赴国难、自觉担当、顽强苦斗、舍生取义、团结御侮,这份遗产值得永远铭记和传承。 素材来源:庄小军|白山黑水战敌寇 林海雪原逞英豪——回顾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抗战历史 2025-09-10 18:01·江南时报

0 阅读:603

评论列表

用户48xxx70

用户48xxx70

3
2025-09-22 23:16

有消灭那么多日军吗?

可乐狗

可乐狗

1
2025-09-23 00:15

鬼子自己作死打到夏威夷去。结果招来了美军苏军一个海空,一个陆地彻底歼灭了鬼子。单就军力而言如果鬼子老老实实的全部军力呆在中国。哪也不去。全部力量占领统治中国基本没有难度。同样元首不搞巴巴罗萨行动。全力巩固占领欧洲也很轻松。坏就坏在战争这个东西比较有诱惑力一旦开始就控制不住征服欲望一步步走下去就是深渊

猜你喜欢

风城高山

风城高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