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前,彭总将准备授衔的名单送给主席看。主席仔细看了一会儿,突然叹了

历史的回音 2025-09-22 11:38:54

1955年大授衔前,彭总将准备授衔的名单送给主席看。主席仔细看了一会儿,突然叹了一口气,说:“韩浚不在名单里,可惜啊!” 韩浚是什么人,为什么能让主席感到可惜? 韩浚是湖北黄冈人,很早就投身革命,1924年考入黄埔一期,与陈庚、徐向前等是同学。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韩浚先后参加了东征和北伐战争,因屡立战功而升为十一军教导营营长。 1927年,韩浚升任十一军警卫团参谋长,团长就是后来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 南昌起义爆发后,卢德铭、韩浚带着部队去南昌与起义部队汇合。路上,二人听说南昌起义部队已经离开,便带着部队来到江西修水。 之后,卢德铭与韩浚一起来到武汉,见到了中央领导。领导让二人回去组织秋收起义,卢德铭被任命为总指挥,韩浚被任命为副总指挥,中央特派员毛委员任前敌委员会书记。 接到上级指示后,卢德铭和韩浚返回江西,准备秋收起义的事。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卢德铭顺利回到江西,与毛委员一起发动了秋收起义,韩浚则在途中遭遇敌人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韩浚始终没有透露有关秋收起义机密。两个月之后,韩浚被亲友保释出狱,却从此与组织上失去了联系。 出狱后的韩浚先后辗转于广州、上海,居无定所,生活十分拮据。 此时,蒋介石正对红军进行大力“围剿”,遂四处招兵买马,尤其对黄埔旧部进行极力拉拢。当他听说了韩浚的情况后,便派人给他劝他回南京,并保证绝不歧视。 韩浚得信后,做出了令他一生最后悔的决定:投奔蒋介石。 韩浚到南京后,被任命为中央军校政治部教官,从此彻底脱离革命,站到国民党反动派阵营中,与人民为敌。此后他积极参加“围剿”红军,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因而不断得到升迁。1937年,他升任第10军第48师师长。 抗战爆发中,韩浚率部先后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保卫战。1941年,韩浚被改任为第73军77师师长,又参加长沙保卫战,因战功卓著被升为73军军长。 解放战争爆发后,73军被调到山东,成为王耀武手下的王牌军。 1947年1月,蒋介石谋划“鲁南会战”。王耀武让李仙洲指挥12军、73军和整编第46师向莱芜进发。李仙洲刚抵达莱芜,就落入了我军的包围圈。 73军在我军的强大进攻下,损失惨重。韩浚只好带领残余部队溃逃。半路上,眼看身边的将士越来越少,韩浚的心情也越来越差。他想,73军几乎全军覆灭,回去后蒋介石肯定饶不了他。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韩浚只有投降这一条路可选择了。就这样,韩浚成为了我军的俘虏。由于他是战败投降,不是战场起义,所以没有受到起义将领的待遇,而是被送到功德林监狱。 1955年,我军授衔仪式,韩浚当年的黄浦同学很多都成了开国将帅,如徐向前当上了元帅,陈赓也被授予大将军衔,他却在只能在功德林接受改造。 主席为韩浚感到惋惜,而韩浚又何尝不是后悔成分。当初,若不是他一时糊涂,迷恋权势,又怎会落到这步田地呢? 人生的道路很漫长,然而,最关键的或许就是那几步。选对了,就是顺风顺水。选错了,前面可能就是万丈深渊。

0 阅读:0
历史的回音

历史的回音

过去如何塑造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