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年,安禄山带18万叛军冲向长安,唐玄宗慌了。他本该有一个忠心耿耿的绝世猛将

放点糖呗 2025-09-22 09:54:34

755年,安禄山带18万叛军冲向长安,唐玄宗慌了。他本该有一个忠心耿耿的绝世猛将,能拦住安禄山,但这人却是唐玄宗自己听信谗言,下令害死的,连尸骨都未留下。这个人,就是“大唐战神”王忠嗣。 天宝十四年的长安城,雪花飘得人心惶惶。 唐玄宗坐在龙椅上,手指抖得握不住军报。 “十八万...十八万叛军...”他喃喃自语,“安禄山这胡儿...真反了...” 高力士跪在一旁:“大家莫慌,哥舒翰将军正死守潼关...” “哥舒翰?”玄宗突然苦笑,“他若能守半年,已是侥幸...若是王忠嗣在...” 话一出口,殿内顿时死寂。高力士头垂得更低,宦官宫女个个屏息。 王忠嗣。这个名字,已经九年没人敢在皇帝面前提了。 玄宗恍惚想起天宝六载。 那时王忠嗣手握四镇兵权,北击突厥,西破吐蕃,打得胡人不敢南望。 有次宴饮,王忠嗣醉后说:“陛下给臣十万兵,宰了那安禄山,永绝后患!” 当时宰相李林甫笑道:“王将军醉了。安禄山可是陛下义子...” 现在想来,那竟是最好时机。若当时让王忠嗣出兵,哪来今日之祸? “朕...朕怎就信了李林甫...”玄宗喃喃道。 高力士小声提醒:“大家,是王忠嗣抗旨...” 是啊,抗旨。 玄宗记得清楚,天宝六载他让王忠嗣攻打石堡城。 王忠嗣却上书:“石堡险固,吐蕃举国守之。若强攻,死者数万,得不偿失。” 李林甫趁机进言:“王忠嗣拥兵自重,恐有异心...” 恰巧那时太子李亨与王忠嗣交好。玄宗最忌武将结党,一怒之下将王忠嗣下狱。 “当时...朕本不想杀他...”玄宗眼神恍惚。 高力士不敢接话。他记得清楚,皇帝当时在气头上,是李林甫建议“杖毙”。 等玄宗后悔,派人去赦免时,王忠嗣已经断了气。 最惨的是,王忠嗣死后连个全尸都没留。 狱卒说尸首扔乱葬岗,被野狗啃了。太子李亨偷偷派人去找,只捡回半块玉佩。 “若是王忠嗣在...”玄宗突然抓住高力士,“你说,他能挡住安禄山吗?” 高力士垂泪:“王将军若在,安禄山岂敢造反...” 这话刺痛玄宗。 是啊,王忠嗣镇守边关时,安禄山乖得像猫。每次入朝,都绕开王忠嗣防区。 想起王忠嗣的死状,玄宗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咳得弯下腰。 宫人慌忙递药,被他一把推开。 “召哥舒翰!”玄宗嘶声道,“告诉他,给朕死守潼关!” 可哥舒翰不是王忠嗣。他中风半瘫,是被抬上潼关的。守了半年,终于还是败了。 叛军破潼关那日,玄宗仓皇西逃。马嵬坡上,军士哗变,逼杀杨国忠,缢死杨贵妃。 白发苍苍的皇帝站在佛堂前,突然问陈玄礼:“若是王忠嗣统军,会至此否?” 陈玄礼跪地不语。 玄宗自顾自说:“朕知道...他会死谏,但不会兵谏...他那样的人,宁可自己死,也不会逼君...” 后来太子灵武即位,尊玄宗为太上皇。他回到长安时,已是肃宗时代。 有次路过东市,见说书人讲《忠嗣传》,玄宗驻足聆听。 说书人拍案:“王将军守边三十年,胡人不敢犯!可惜奸相陷害,忠良冤死...” 听众愤愤:“若王将军在,安禄山早灭了!” 玄宗默默走开。高力士搀着他,感觉老人浑身发抖。 当夜玄宗病重,梦里见王忠嗣披甲而来:“陛下,臣守住潼关了...” 醒来泪湿枕巾,召来画师:“给朕画王忠嗣像。” 画成那日,玄宗对着画像喃喃:“朕悔了...朕真的悔了...” 可后悔有什么用呢?人死不能复生。大唐江山,终究缺了根顶梁柱。 后来藩镇割据,唐朝再没真正统一过。有老将叹:“若王忠嗣帅旗还在,节度使岂敢嚣张?” 玄宗驾崩时,遗诏里特意提到:“边将宜重德轻功。” 不知是不是想起那个不愿用数万性命换一座石堡城的将军。 王忠嗣的衣冠冢,后来修在长安郊外,常有老兵来祭拜。 肃宗问起此事,老太监答:“大家临终前常说,对不起王将军...” 最讽刺的是,当年害死王忠嗣的李林甫,死后被削官爵,棺材劈开。 而王忠嗣却被追赠兵部尚书。 可惜这些,王忠嗣都看不到了。他死时四十五岁,无妻无子。 留下的,只有半块玉佩,和一句被史书记载的话:“忠嗣岂以数万人命易一官乎?” 安史之乱后,大唐由盛转衰。有人说,从杀死王忠嗣那刻起,就注定了。 玄宗用余生后悔,却换不回大唐江山。 历史就是这样,一步错,步步错。杀忠臣容易,再想找回来,就难了。 后人记住唐玄宗的教训了吗?很明显,没有。 你看看赵构,他居然把岳飞杀了。

0 阅读:118

猜你喜欢

放点糖呗

放点糖呗

欢迎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