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北京香山论坛,马来西亚军事专家居然当众帮中国说话,不光表示“中国在亚太

叁号知识局 2025-09-20 16:07:50

9月18日北京香山论坛,马来西亚军事专家居然当众帮中国说话,不光表示“中国在亚太有伙伴和朋友”,还提到了老美:美国在亚太有很多盟友! 中国在亚太没有条约盟友,却拥有伙伴和朋友,美国靠同盟维系,中国靠合作连接,这场香山论坛的争论,道出了未来国际关系的真实走向。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今年9月,香山论坛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会场上百余个国家的代表齐聚一堂,讨论的主题是“亚太安全协作”。   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军事专家抛出了一句话,立刻引发热议:美国在亚太有很多盟友,而中国没有条约意义上的盟友,但中国有伙伴和朋友。   这番话看似平常,却戳到了问题的核心——到底是靠盟友维系安全,还是靠伙伴创造未来?   要说美国的“盟友体系”,其实不难理解,打个比方,它更像是一个公司里的老板和下属,老板说往东走,没人敢往西。   稍微有点不听话,就可能面临经济制裁、军事压力,表面上看是团结一致,实际上更多的是被捆绑在一起,进退不得。   这种模式在冷战时期或许还能派上用场,但放在今天的多极化世界,就显得格外生硬。   更何况,过分依赖盟友体系,只会加剧阵营对抗,让本来就复杂的亚太安全环境雪上加霜。   中国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没有军事同盟,没有强迫别人站队,而是强调平等合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作为纽带。   中国更像是一个搭建平台的东道主,谁愿意来,就可以坐下来聊,话题不限,身份不设限。   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中国给地区国家带来的是真实的经济机会和发展动力,而不是军火和对抗。   相比于冷冰冰的条约,这种伙伴关系更像是发自内心的选择,信任与合作才是维系的根基。   在论坛上,来自韩国的学者也直言不讳,他提醒大家,如今亚太地区面临的最大风险不是某个国家的崛起,而是被人为推向阵营对抗的深渊。   美国把中国视为“全面立体挑战”,看似气势汹汹,其实折射的是信心不足,对小国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独立,不要被裹挟进大国的博弈,小国如果能勇敢说“不”,反而能获得更大的战略空间。   马来西亚的声音代表了不少东盟国家的态度,他们既不想失去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也不会轻易放弃与美国的接触。   东南亚国家最清楚自己的处境:一旦被迫选边站,就会成为牺牲品。   于是,保持中立和灵活外交就成了最务实的选择,可以说,这些小国既是现实主义者,也是清醒的战略家。   南海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争议依然存在,但中国和东盟通过《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有效地管控了矛盾。   外部国家总喜欢派军舰来制造紧张气氛,而区域国家更倾向于用对话和规则来维护稳定。   东盟还通过“10+8”防长会这样的机制,创造了一个任何国家都能参与的平台,美国、中国、俄罗斯都可以进来讨论,彼此不用非得把对方当作对手。   这种方式虽然进展缓慢,却比对抗更能带来长期稳定。   回头看美国在亚太鼓捣的小圈子,无论是“四方机制”还是“三边联盟”,成员加起来也就那几个,抱团取暖的意味很浓。   而中国主导的香山论坛,能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广泛参与,体现的就是一种开放和包容。   正因如此,俄罗斯、德国、法国乃至更多的全球南方国家,都愿意在这个平台上发声,这是一种吸引力,不靠威胁,也不用强迫,而是通过真诚和合作自然形成的磁场。   不得不说,中国的伙伴模式是一种长期积累的结果,无论是马来西亚国防部长称中马为“亲密朋友”,还是柬埔寨副首相强调中柬是“铁杆兄弟”,这些评价并不是一时的外交辞令,而是多年相处中的真实感受。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古话在今天依然适用。   世界需要什么?   显然不是更多的军事同盟,不是更多的阵营对抗,而是合作、平等和互利共赢。   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所以能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共鸣,正是因为它触动了大家对未来的共同期待。   没有人愿意生活在对抗的阴影下,人类的进步只能靠团结,而不是靠对立。   从香山论坛传出的这些声音,既是一种现实的提醒,也是未来的方向,在盟友与伙伴之间,世界最终会明白,真正能走得远的,不是靠强迫维系的关系,而是发自内心的信任与合作。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叁号知识局

叁号知识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