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完全懵了,乌军投降上校变成俄罗斯中将:对乌军瓮中捉鳖   乌军司令西尔

顾议史实 2025-09-20 15:34:44

乌克兰完全懵了,乌军投降上校变成俄罗斯中将:对乌军瓮中捉鳖   乌军司令西尔斯基估计做梦都没想到,曾经的自家上校,现在居然成了俄军的中将,还正指挥俄军打回自家门口。   更离谱的是,这位叫斯托罗任科的“叛将”,不仅成了俄第6集团军司令,还带着俄军三面合围乌克兰东部重镇库皮扬斯克,活生生把乌军逼进了一个“瓮”里。   现在的问题不是打不打得赢,而是乌军还有多少人愿意为这场仗死战到底。   这个故事有点像谍战片,却发生在活生生的战场上,谢尔盖·斯托罗任科,乌克兰人,哈尔科夫州出生,曾是乌军第36岸防旅旅长,还当过科索沃的维和部队副指挥。   2014年克里米亚变局,他带队投降俄罗斯,震惊了乌军内部。   大家原以为他会被当成“弃子”或“战俘”,结果人家11年后摇身一变,成了俄军中将,2023年还被普京亲自授衔,直接坐上第6集团军司令的位置。   这速度,别说乌克兰人看傻眼,就连俄军内部也有人感叹:这才是真正的“知乌派”,但斯托罗任科可不是拿来摆样子的。   他上位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策划围攻库皮扬斯克,这不是乱打,而是精准打,他对乌军的兵力配置、防线设计,甚至战术习惯都门儿清,打起仗来就像对着前同事下棋,招招封死。   斯托罗任科的打法,跟传统俄军那种“钢铁洪流”完全不同,他的思路很明白:不拼人头,不搞大冲锋,而是用“水滴石穿”的方式,一点一点啃。   先是无人机24小时侦察,把乌军的火力点和补给线摸得一清二楚,再配合远程重炮精准打击。   两年时间,乌军在库皮扬斯克方向的弹药和兵员被消耗得七七八八,等到俄军真正推进时,乌军的防线就像纸糊的一样。   更绝的是,他放弃了传统的强攻渡河打法,改用小艇悄悄过河,在夜间建立微型桥头堡,然后用小分队渗透推进,这种打法,不但减少了己方伤亡,还让乌军连敌人从哪冒出来都搞不清楚。   心理战也没落下,斯托罗任科利用自己“前乌军”的身份,在战场上喊话,搞心理瓦解,BBC报道显示,乌军在该方向的投降人数同比上升了40%。   这不是战术层面的胜利,而是士气和信任的全面崩塌,库皮扬斯克不是一个普通的城镇,它是哈尔科夫通往顿巴斯的铁路和补给枢纽,地理位置极其关键。   现在俄军已经从三个方向把乌军围住,西边是索博列夫卡村,东北是库皮扬斯克城区,南边是奥斯基尔河岸,整个态势就像“瓮中捉鳖”。   更糟的是,乌军为了支援红军城方向的反攻,把库皮扬斯克的兵力抽调了一大半,导致现在的守军人数只剩下原计划的不到七成,防线本来就吃紧,如今更像是在用牙签挡坦克。   如果库皮扬斯克彻底失守,第6集团军将腾出手来,直接推进红利曼甚至大布尔卢克,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会让乌军东线的整体防御体系面临“骨牌倒塌”的风险,届时,哈尔科夫方向也将彻底暴露。   斯托罗任科这类“叛将”的崛起,并不只是个别现象,而是俄罗斯对乌克兰人力资源的系统性挖角,早在2014年,俄方就明确提出要重用“了解乌克兰”的军官,如今已全面落地。   俄军内部对这类“知乌派”将领的重用,甚至已经形成机制,他们熟悉乌军的指挥思路、后勤体系、心理状态,甚至知道哪些部队靠得住、哪些容易崩。   他们不只是指挥官,更像是“战场翻译机”,把原本复杂的对抗,变成了有针对性的“击破”。   对于乌克兰来说,这种人才流失的隐患远比武器短缺更致命,因为你可以靠西方补弹药,但补不了人心,现在的乌军,不只是打得辛苦,更是心里打着退堂鼓,这才是更大的危机。   一个曾经的乌军上校,如今成了俄军中将,还正带着兵打回老家,这本身就已经足够戏剧化,但更深层的问题是,乌克兰是否还有能力稳住东线?   斯托罗任科不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信号,是俄罗斯“以乌克兰人了解乌克兰”的战略升级,如果库皮扬斯克守不住,俄军下一步可能就是合围哈尔科夫。   而对乌克兰来说,真正危险的,可能不是战场上的大炮,而是内部信任的彻底崩塌。

0 阅读:1

猜你喜欢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