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只听“啪嗒”一声,一个侦察员的枪掉在了大街上,他不慌不忙地捡了起来。伪军见后,却冲他撇了撇嘴,不屑地说道:“呸!神气什么!”
1943年的冬天,街道上行人稀少,偶尔有几个挑着担子的小贩匆匆而过。街角的茶摊上,几个伪军正围坐在一起,端着粗瓷茶碗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就在这时,一个骑着自行车的中年男子从街角转了出来。他穿着普通的灰布棉袄,脚上蹬着一双布鞋,肩上还背着一个药包,看起来就是个普普通通的街坊邻居。这个男子骑得很慢,还时不时扭头看看路边的店铺,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 突然,一声清脆的"啪嗒"声打破了街道的宁静。那声音不大,却像是一颗石子落入平静的水面,在寂静的街道上激起了一圈涟漪。只见一个黑黝黝的东西从那男子的腰间掉落在了地上,在青石板路面上滚动了两下,停在了路当中。 茶摊上的伪军们立刻被这声响吸引,齐刷刷地转过头来。当他们看清那掉在地上的是一支手枪时,原本懒散的神情立即变得警觉起来。几个伪军的手不自觉地按在了腰间的枪套上,目光死死盯着街道中央的那个男子。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个男子的反应却出人意料地平静。他稳稳地支好车架,动作从容地走到枪的旁边,弯腰将枪捡了起来。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丝毫慌乱的样子。他甚至还一边整理衣服,一边不耐烦地嘟囔了几句,说着类似抱怨工作的话。 这番表现让茶摊上的伪军们面面相觑。他们看着那个男子重新骑上自行车,慢悠悠地向城门口的方向骑去。其中一个伪军忍不住朝着男子的背影啐了一口,带着几分轻蔑地说道:"看他那副样子,还挺神气。"另一个伪军也跟着附和了两句,言语中满是对这个"同行"的不屑。 街道重新恢复了平静,茶摊上的伪军们又回到了之前的闲聊中。他们并不知道,就在刚才那短短的几分钟里,他们错过了一个多么重要的人物。那个看似普通的中年男子,正是八路军武工队队长王立岗,而他此时已经完成了一项关键的侦察任务,正在返回的路上。 这个看似惊险的意外,最终因为王立岗的镇定自若而化险为夷。他那副抱怨的样子,反而成了最好的伪装,让伪军们失去了戒备。 就在这次惊险的街头遭遇发生前几天,八路军党委刚刚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要清剿贾令镇的日伪据点。这个位于敌后的小镇,不仅驻扎着日军宪兵队,还盘踞着一批替敌人做事的伪军。要想顺利夺取这个据点,首先需要摸清敌人的具体部署。
在接到这个任务后,王立岗第一个站出来请缨。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武工队队长,他在敌后战场上出生入死多年,早已练就了一身过人的本领。组织上考虑到他丰富的作战经验,很快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为了完成这次侦察任务,王立岗做了充分的准备。他特意找来当地的老百姓,仔细打听了贾令镇的风土人情。他还准备了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药方,上面不仅有当地常见的中药名称,还标注了具体的用量。这些细节的准备,为他后来顺利进城打下了基础。 那天早上,王立岗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来到城门口。守城的伪军例行检查时,他操着一口地道的本地话,解释说家里有人病重,要进城找大夫。那张提前准备好的药方成了最好的通行证,伪军们看了看就放他过去了。 进城后,王立岗直奔袁大夫的医馆。这位袁大夫在当地很有名气,原本拥有两处宅院,但自从日军占领后,大部分房子都被征用了。如今的医馆只剩下两间屋子,其余都成了日本宪兵队的驻地。 在医馆里,王立岗一边向袁大夫描述家人的"病症",一边借着等药的机会仔细观察周围的情况。通过医馆的窗户,他看到日军士兵进进出出,还注意到了岗哨的布置和换班时间。这些细节都被他牢牢记在心里。 趁着袁大夫抓药的空档,王立岗找了个借口出去转了一圈。短短几分钟内,他就将宪兵队的兵力部署、武器储备等重要信息都摸清了。等他回到医馆时,袁大夫刚好把药包好,他道了声谢就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发生了之前那场街头的意外。当枪掉在地上的一刹那,王立岗迅速判断出了形势。如果他选择开枪,虽然能暂时制服眼前的伪军,但枪声一响必定会惊动附近的日军。到时候,几十上百的敌人会立即包围过来,那就真是插翅难飞了。 所以他选择了最稳妥的办法——假装自己是日本人的走狗。这个办法虽然冒险,但却出人意料地奏效了。伪军们不但没有为难他,反而只是轻蔑地说了几句风凉话就放他离开了。 这次侦察的成功,为后来八路军收复贾令镇立下了大功。当八路军解放小镇后,在俘虏中发现了那几个茶摊上的伪军。他们这才知道,当日那个被他们瞧不起的"同伙",竟然就是让他们防范已久的八路军干部。 这只是王立岗革命生涯中的一个小插曲。在抗日战争的岁月里,他还完成过许多重要任务,护送过不少领导同志,参与过多次重要战役。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