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讲不讲道理了?2016年,广州一位男士的手机号码价值48万元,并使用了这个号码超过20年。为了防止号码因欠费而被运营商收回,该男士特意往账户中充值了1万元。谁知,仅仅一段时间后,男士惊讶地发现,他的手机号码被注销了。客服告知他,由于话费已过期,手机号码已被自动注销并回收! “我专门在手机里充了钱,就是为了防止被注销!” 广州的姚先生(化姓)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使用了二十多年、尾号为五个8的靓号,竟然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被移动公司注销了。 这个使用了二十年的“老号码”,不仅承载着他的人脉关系和商业往来,更被评估机构估价高达48万元。为了防止号码因欠费被收回,姚先生甚至充值了1万元的话费,认为这笔巨款足以保障号码安全。 然而,当他某日突然发现手机无法使用时,才知道运营商以“话费过期”为由,已经将号码回收并重新投放市场。 这起关于消费者与运营商之间的服务纠纷,暴露了电信行业一个存在多年却鲜为人知的“隐形规则”,那就是话费有效期制度。 姚先生是在1996年花重金获得这个尾数连号的“靓号”。二十年间,他靠着这个号码积累下了丰富的人脉。对于姚先生来说,这个手机号不仅仅是一个“靓号”那么简单,而是他的商业资源。 因此,在得知运营商有“欠费停机即回收”的规定后,他特意前往营业厅充值1万元,但那时营业员并未告知话费存在“有效期”。姚先生愤怒地说道“我以为预存话费就像银行存款一样,永远有效。” 然而,运营商解释道:预存话费设有使用期限,超过有效期后,即便账户仍有余额,号码也会被强制停机并进入回收流程。 这也正是姚先生此番遭遇的根源,他充值1万元时,运营商系统默认设置了半年有效期。半年后,账户中尚有9000余元余额,但号码却因“过期”被直接回收。 同时,这一规则在用户协议中有相关条款,但这些条款往往隐藏在冗长的协议文本中,大多数用户根本不会仔细阅读。运营商还表示,在号码停机前会发送短信提醒,但姚先生坚称从未收到任何通知。 但这真的合理吗?很多网友认为,话费有效期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单方面利于运营商的“不平等条约”。用户预存的话费是真实货币,运营商无权擅自“作废”。最重要的是,运营商在用户充值时未尽到充分告知义务,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信息来源: 经视报告|《估值40万手机号被注销 未欠费就强制收回?》 265学校教育网|《估值40万手机号被注销 未欠费就强制收回?》 文|墨海 编辑|史叔
还讲不讲道理了?2016年,广州一位男士的手机号码价值48万元,并使用了这个号码
万象快报侠
2025-09-20 08:52: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