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第一次当选总统的时候,局座张召忠曾经风趣的说:如果他连任两届的话,他一定能

古凌凌 2025-09-19 16:54:36

特朗普第一次当选总统的时候,局座张召忠曾经风趣的说:如果他连任两届的话,他一定能把美国从老大带成老二。 特朗普上台第一年就下狠手,2017年6月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说这协议坑美国工人,中国印度占便宜。2018年5月又甩掉伊朗核协议,叫它“史上最烂交易”。 德国对美信任从2016年的75%滑到2025年的51%,土耳其更狠,只剩23%,加拿大公开喊“美加同盟完了”,转头和中国搞电动车电池合作。 英国也被他指责干预选举,自贸谈判直接卡壳。这些事让北约内部鸡飞狗跳,美国的领导力直线下滑。 关税战打得更凶,2018年起他对欧盟、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加税,钢铝产品首当其冲。美国农民遭殃,大豆堆仓库卖不出去,消费者买进口货多掏腰包。 早在2016年竞选时,他就不断抨击北约盟国“搭便车”。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白宫与他会面后曾公开表示,欧洲必须学会“自己掌握命运”,这话在当时被德国《明镜》周刊解读为冷战以来最严重的跨大西洋裂痕。 此后几年,美国在欧洲的信誉急剧下滑。数据表明,德国民众对美国的信任度从2016年的75%骤降到2025年的51%。 这种“信任滑坡”并非德国一国的例外。 土耳其更为典型。2018年因牧师布伦森事件,美土关系一度跌入谷底,美国对土耳其实施制裁,导致里拉大幅贬值。 到2025年,土耳其民众对美国的好感度只剩下23%。 而与美国关系最紧密的邻国加拿大,在特朗普反复提高钢铝关税后,甚至公开宣布“美加同盟关系已经不复存在”,转身便与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展开合作。 英国本是“特殊关系”的象征,但因特朗普指责英国干预美国大选,美英自贸协定谈判也被迫中止。 与此同时,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同样充满矛盾。他在任内推动大规模减税,将企业税率从35%降到21%,还计划进一步压到15%。 金融市场短期受益,道琼斯指数突破三万点,股市繁荣似乎印证了他的“成功”。但减税与放松监管带来的财政赤字像滚雪球一样扩大。 美国国债从2017年的19.9万亿美元一路飙升,到2025年突破25万亿美元。资金紧缺甚至影响到国防开支,2023年五角大楼一度因预算不足而推迟了F-35战机的升级项目。 真正冲击美国经济的,是关税大战。特朗普频繁对欧盟、加拿大、墨西哥乃至日本加征关税。2018年,美国农业部就不得不启动大规模补贴计划,安抚因中国反制关税而失去大豆市场的农民。 到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GDP出现0.2%的负增长,制造业连续八个月萎缩。美国农民和消费者成了最大的“买单者”。 相比之下,中国却在贸易摩擦中意外找到突破口。美国试图打压中国的高科技出口,却反而推动中国加速技术自主。 2025年,中国对美出口的机电产品逆势增长12%。 同年,中芯国际实现7纳米芯片量产,5纳米芯片研发进入冲刺阶段。美国原本对中国施加的芯片禁令,竟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链自我强化的“催化剂”。 同样的尴尬还出现在制造业回流问题上。特朗普上台伊始就高喊要把工厂带回美国,并亲自宣布台积电将在亚利桑那建厂。 由于缺乏足够的熟练工人和工程师,该工厂投产时间从最初的2024年一再推迟,到2028年才有望运转。反观中国,凭借工程师红利和完整产业链,在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领域持续扩张。 2025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的35%,远远领先美国。 冷战结束后,美国长期依赖金融霸权和科技垄断维持优势。从越南战争到阿富汗战争,从华尔街资本输出到硅谷技术封锁,美国不断消耗实力。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只是将这种路径推向了极端。结果是盟友离心、产业链断裂、社会撕裂,霸权衰退的速度明显加快。 当人们回顾特朗普执政的这些年,会发现其中的矛盾与悖论:他一方面试图让美国“再度伟大”,另一方面却加速了美国霸权的内耗。 美国的问题不是衰落是否发生,而是它是否已经走在“帝国过度扩张”的老路上。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古凌凌

古凌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