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8岁的雷锋在武汉长江大桥前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影像,那时的他还没有成为一名战士,青涩的脸上洋溢着憨厚的笑容。很难有人想到,这个有着阳光般笑容的青年背后,却有着异常悲惨的童年。 咱们看这张照片里的雷锋,穿着洗得发白的浅蓝色干部服,领口扣得整整齐齐,双手自然垂在身侧,站在长江大桥的汉白玉栏杆旁。 身后是刚通车两年的大桥,钢铁桥身横跨江面,远处还能看到往来的轮船,他对着镜头笑得露出一点牙齿,眼神亮闪闪的,透着一股对未来的期待——谁能想到,这个18岁的小伙子,前半生几乎是在失去亲人的痛苦里熬过来的。 雷锋出生在湖南长沙望城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那时候还是旧社会,日子苦得没边。 他才3岁,父亲雷明亮就被日本鬼子的刺刀刺伤,后来又被汉奸殴打,身体落下病根,没钱治,在雷锋7岁那年就咽了气。 —— 爹走后,家里的天就像塌了半边。娘把眼泪咽进肚子,拖着雷锋和俩哥哥去地主家打短工。雷锋个子小,够不着犁把,就蹲在田埂上拔草,小手被草根勒出一道道口子,血珠冒出来,他不敢哭,怕娘心疼。可娘还是走了,那年冬天,地主逼债,把家里最后一口铁锅端走,娘又饿又气,得了伤寒,躺了半个月,临走前摸着雷锋的头,声音细得像蚊子:“伢子,好好活,将来有饭吃。”雷锋当时9岁,啥也不懂,只记得娘的手冰凉,像一块石头。 哥哥们也没留住。大哥雷正德,被国民党抓壮丁,一去不回;二哥雷小光,饿得实在受不了,去偷地主家的红薯,被狗咬伤了腿,伤口化脓,没药,拖了几天就咽了气。家里只剩雷锋一个人,他抱着破棉絮坐在门槛上,看天一点点黑下去,心里空得能听见回声。村里人看他可怜,东家给一口粥,西家给一块薯,他就这样活了下来。后来他去地主家放牛,牛比他人高,他踮着脚给牛添草,牛一甩头,把他撞进沟里,地主看见了,拎着他的耳朵拎起来,骂他是“赔钱货”。那晚,他躲在牛棚里哭,牛舌头舔他的手,温温的,像娘的手。 1949年,长沙解放,解放军排着队进县城,雷锋趴在人群里看,看见战士们脚上的布鞋,看见他们帽檐下的笑,心里忽然亮了一下。他跑去报名参军,个子不够,被刷下来,他也不走,跟着队伍后面走,走了十几里,指导员看他可怜,收他当通信员。那天,他把自己名字从“雷正兴”改成“雷锋”,他说:“我要当先锋,我要有新的人生。” 后来,他成了模范士兵,成了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可他知道,自己能活下来,是因为有那么多好心人拉了他一把。所以他把每个月的津贴省下来,给灾区寄钱,给战友买袜子,给大娘挑水。有人说他傻,他笑笑:“我尝过没钱的苦,也尝过被人帮的甜,我就想让别人多尝点甜。” 我看那张长江大桥的照片,总忍不住想,他站在汉白玉栏杆旁,是不是也在心里跟亲人说话?爹,娘,哥哥们,你们看,我穿上新衣裳了,我站在大桥上了,这桥是咱们中国人自己修的,结实得很,火车汽车都能跑。你们要是还在,该多好,我一定带你们来看看,咱们一家人也拍一张合影,笑得露出牙齿,像我现在这样。 今天,我们说起雷锋,不再只是“做好事”的代名词,更像是一种提醒:别忘本,别忘苦,别忘了那些没来得及看到大桥、没来得及笑的人。照片里的他,18岁,笑得像阳光,可那阳光背后,是太多人没熬过来的黑夜。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这阳光接住,再传下去,别让黑夜再回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58年,18岁的雷锋在武汉长江大桥前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影像,那时的他还没有成为
可爱卡梅伦
2025-09-19 15:45: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