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国终于终于终于签了中国潜艇 】 9月16日,泰国海军司令吉拉蓬上将在北京与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签署S26T潜艇建造协议修订案。 泰国最初于二零一七年与中国签署协议,计划采购三艘S26T型潜艇。这款潜艇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外贸型号,基于国内成熟技术改进而来,具备良好的隐蔽性和作战能力。 然而,项目推进过程中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障碍。原合同规定潜艇需采用德国制造的柴油发动机,但由于外部因素干扰,德方最终无法提供该设备,导致项目一度陷入停滞。 面对这一局面,中方迅速提出解决方案,建议采用国产发动机作为替代。尽管泰方起初对新技术存在疑虑,但经过多轮沟通和实地考察,包括邀请泰国专家来华参观生产线和测试过程,中方逐步打消了对方的顾虑。 国产发动机不仅通过了严格的质量验证,还在其他国家的实际使用中表现出色,这进一步增强了泰方的信心。 除了技术层面的考量,泰国最终决定继续推进合作,还与其区域安全需求密切相关。近年来,东南亚地区各国纷纷加强水下力量建设,周边国家已陆续列装多种型号的潜艇。 相比之下,泰国海军虽拥有一定规模的水面舰艇,但水下作战能力长期不足。这种力量失衡让泰国意识到,提升自身防御能力的重要性。 而与中国合作,不仅能获得性能可靠的装备,还能通过技术转让和人员培训提升本国国防工业水平。此外,从经济角度看,终止合同意味着泰国将面临巨额违约金,继续合作反而是更务实的选择。 对中国而言,这次协议的签署具有多重意义。首先,它证明了中国在高端装备领域已具备完全自主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不再受制于外部供应链的限制。 过去,中国军工出口往往需要依赖西方国家的核心零部件,但现在,从设计到生产,中国都能独立完成,这标志着中国已从“部件依赖者”转变为“系统主导者”。 其次,这一合作案例也为中国未来的国际防务贸易提供了新思路。在面对外部不可抗力时,中方能够凭借自身技术实力和灵活方案解决问题,这种可靠性和诚意有助于增强其他国家的合作信心。 中国通过这次协议向世界表明,其军工产品不仅性价比高,而且供应稳定,售后服务完善。这种综合优势正逐步改变传统市场格局,为中国赢得更多国际伙伴的认可。 对泰国来说,选择与中国合作,既满足了自身的国防需求,又避免了卷入大国博弈的尴尬境地,无疑是一项明智的决策。 总之,中泰潜艇协议的落地是双方务实合作的成果,也为地区安全稳定提供了更多保障。通过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中国正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泰国则以实际行动证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信任与务实才是实现共赢的关键。
美国人骨子里都清楚:中国无论武器进步多快,先进到什么程度都不会主动攻击美国本土,
【15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