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并未直接威胁要轰炸中国,但他的相关言论确实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和关注。 2025 年 9 月 15 日,华盛顿国会山附近的会议中心里,内塔尼亚胡面对由 250 名美国两党议员组成的代表团,抛出了一番针对性言论。 他手持一份所谓 “证据报告”,声称中国与卡塔尔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虚假信息,通过社交媒体机器人账户在全球散布 “反以言论”。 还特别提到 “中国企业提供的算法支持,让这类信息传播速度提升 3 倍”。 这番话特意强调 “中国参与”,显然是想借助美国对中国科技发展的顾虑,拉拢议员支持以色列。 此时的背景早已埋下矛盾伏笔。9 月 11 日,联合国安理会应卡塔尔请求,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以色列空袭多哈一事。 会上,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明确指出,以色列在与卡塔尔协商人道主义援助期间发动空袭,属于 “背信弃义”,其行为 “令人发指”,呼吁国际社会制止以色列的单边行动。 这番严厉表态被以色列媒体解读为 “中国公开站在卡塔尔一边”,内塔尼亚胡政府内部开始酝酿对中国的回应。 而以色列国内的压力,更是内塔尼亚胡发表激进言论的直接推手。9 月 12 日,以色列财政部召开闭门会议。 内塔尼亚胡在会上承认,因多国对以色列空袭行动实施武器禁运,国家正陷入 “某种程度的国际孤立”。 当天下午,反对党领袖拉皮德在议会公开指责:“是总理的错误政策让以色列被世界抛弃,现在连欧洲盟友都不愿出售关键军工零件。” 前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艾森科特也发声,批评内塔尼亚胡 “为了政治私利,忽视人质安全,导致外交渠道全面收缩”。 内塔尼亚胡的言论抛出后,各方反应迅速且鲜明。9 月 16 日,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第一时间回应,发言人表示 “对这种毫无事实依据的指责感到震惊”。 强调中国在巴以问题上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从未参与任何所谓 “信息对抗”,反而一直推动人道主义援助。 同日,卡塔尔外交部也发表声明,称内塔尼亚胡的说法 “纯属捏造”,是为其空袭行为 “寻找借口”。 市场的反应则更直接。9 月 16 日开盘后,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的军工板块指数直线下跌 4.2%,以色列最大的军工企业埃尔比特系统公司股价下跌 6.7%。 分析人士指出,投资者担忧内塔尼亚胡的言论会影响以色列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要知道,中国是以色列亚洲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 年两国贸易额达 245 亿美元。 其中以色列向中国出口的农业技术、医疗设备占其出口总额的 18%,一旦合作受阻,将直接冲击以色列经济。 更深远的影响体现在外交层面。9 月 17 日,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外交部门相继表示,“不认同将中国卷入中东冲突的做法”,并明确表示将继续与中国在人道主义援助领域合作。 就连美国内部也出现分歧,民主党议员伊丽莎白・沃伦在社交媒体上质疑:“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中国参与所谓‘仇恨运动’,这种言论只会让中东局势更复杂。” 事实上,内塔尼亚胡的这番操作,本质是想通过捆绑美国、抹黑中国,缓解国内压力并争取更多援助。 他在发言中隐晦提到 “以色列需要美国支持维持军工产业”,暗示希望美国放宽对以色列的武器出口限制,同时阻止其他国家对以色列实施制裁。 但这种做法显然适得其反 —— 不仅没能赢得广泛支持,反而暴露了以色列的外交困境,还可能失去中国这个重要的经贸伙伴。 截至 9 月 18 日,内塔尼亚胡政府尚未提供任何能证明其言论的证据,而中以之间的民间经贸交流已出现微妙变化,部分计划赴以色列考察的中国企业暂时推迟行程。 这场由言论引发的风波,正在让以色列陷入更尴尬的境地,也让外界看清: 在复杂的中东局势中,靠无端指责和拉拢外部势力,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信源:内塔尼亚胡污蔑中国,与卡塔尔联合,孤立以色列——全球观察室
这就是美国纵容以色列后果? 很多人都想错了,都以为,以色列空袭卡塔尔结束了,
【16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