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威胁要轰炸中国?就在昨天,他当着史上最大规模的美国议员团的面,宣称以色列将用“自己的方法”对抗中国!鉴于以色列解决问题的“常规操作”,不就是轰炸吗?全球网友的疑问不是没道理——他真准备这么干?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250名美国议员面前,突然放话要“用自己的方法”对抗中国,这事儿搁谁听了都得愣一下。 毕竟,以色列“自己的方法”是什么?全球网友脑海里蹦出的第一个词恐怕就是轰炸,更碰巧的是,几天前以色列刚炸了卡塔尔,导弹落点离中国大使馆800米…… 这下外界一下子坐不住了:他是真想动手,还是又在玩政治老把戏? 在地缘政治这张牌桌上,内塔尼亚胡这次的出牌,确实不太寻常,他不是第一次“甩锅”别人,但把矛头对准中国,这一招明显带着某种焦躁。 可问题是,中国和以色列根本没有敌对关系,中国不偏袒哈马斯,也没对以色列下过什么狠手。 要说“信息围堵”,那还真看不出中国哪儿出手了,反倒是内塔尼亚胡的这番话,像极了一种“政治自救”:把锅甩给外部势力,转移国内矛盾。 咱们得承认一点:以色列确实有“惯性动作”,谁要是被它盯上,下一步很可能不是外交照会,而是直接上F-16。 从叙利亚到伊朗,从加沙到黎巴嫩,以色列的“先打再说”战术早就成了中东的“熟面孔”,这次攻击卡塔尔,也是典型的长途奔袭。 15架战机跨越沙漠,直奔多哈,就为了炸掉哈马斯的政治办公室,这个行动不仅展示了以色列的军力,也等于给中东各国递了张“警告函”:谁和哈马斯掺和,谁就得小心点。 可问题在于,这一套放在中国身上行得通吗?以色列面对的是一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还在中东有着稳定话语权的国家。 打谁不能打中国,这不是“搬石头砸自己”,那是什么?更何况,以色列和中国之间还有不少看得见的利益。 从高科技合作到农产品协议,再到以色列大学里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这些都不是一颗导弹能换来的。 所以内塔尼亚胡这番“要对抗中国”的话,更像是打给美国人看的,讲白了,他是在用“中国”这张牌,唤醒美国对以色列的安全焦虑,好让自己在美以关系中占据更主动的位置。 现在的他,正处于政治生涯最危险的时刻,三项刑事指控像三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贪腐、欺诈、背信,哪个罪名坐实都够他喝一壶。 而且,联合政府已经岌岌可危,连核心的极右翼盟友都开始离心离德,最让他头疼的是民意。 民调一出,支持率直接跌到15%,比天气预报还不靠谱,70%的以色列人希望他赶紧下台,别再拖着国家一起下水。 这时候,他要是还能靠“内部改革”来稳住局面,那就不是内塔尼亚胡了,他选择了“老手段”:制造外部敌人,激发民族危机感,一边挑动美国的神经,一边稳住以色列国内的“安全派”选民。 而“中国”这个词,在美国政坛的敏感度,还真就高到不行,他这波话术,既是对中国的“影射”,也是对美国的一种“投其所好”。 目的不是吓中国,而是“撩”美国,这就像一个快被淘汰的选秀选手,掏出了最后的“热搜段子”,只为再混一轮。 回到标题那个最核心的问题:内塔尼亚胡真的可能“轰炸中国”吗?答案其实很简单,不可能。 别说打中国,就连以色列空军飞到南中国海一次,都得绕好几圈、加好几次油,军事能力是一回事,战略理智是另一回事,而且,以色列历来精于算计,不可能真做出这种自毁式的决定。 所以这番言论,更像是一种极限施压的语言游戏,一边是让美国人警觉起来,另一边是吓唬一下中东小国,而中国?更多是被拿来“举例”的。 但问题在于,这种“语言炸弹”同样有代价,外交不是讲狠话的擂台,是讲分寸的博弈,你今天说中国是“围堵者”,明天怎么继续谈生意? 更何况,中国在中东可不是过客角色,从斡旋伊朗和沙特握手,到推进“两国方案”的和平倡议,中国越来越像中东的调解人而非搅局者。 把这样一个国家当成对手,等于把自己从大棋局里边缘化,而以色列,正是在这个棋局里最靠边站不起的那一个。 内塔尼亚胡嘴里的“对抗中国”,说到底不是战略,而是表演,他在用“轰炸式外交”延续自己的政治生命,但这套老把戏已经越来越不好使。 中国不会被这种言论吓倒,也不会轻易被卷进这种政治泥潭,而以色列,若真想实现安全,靠的是对话与平衡,不是靠嘴炮和炸弹。
内塔尼亚胡威胁要轰炸中国?就在昨天,他当着史上最大规模的美国议员团的面,宣称以色
顾议史实
2025-09-19 10:37:20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