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阅兵中轰-20并未亮相,有人怀疑轰-20项目是否已经下马? 这个疑问不止一次在军迷圈子里出现,毕竟,外界对这款传说中的战略轰炸机期待已久,可越是期盼,它没露面时,落差就越大。 要说轰-20项目被取消,估计不太可能,最更贴近事实的解释是,轰-20在研发过程中遇到了调整和重新规划。 过去二十年里,世界军事环境变了,尤其是高超音速武器、大范围精确打击体系逐渐成熟,让轰-20最初设定的作战场景不再完全适用,这自然会拖慢进度。 这次阅兵给出了一条新的线索,很多人注意到,一款挂在轰-6机翼下的新装备格外耀眼,它就是“惊雷1”。 这一组合,引出了一个更有趣的问题:是不是已经找到了一种新的战略威慑方式? 轰-6加“惊雷1”的出现,让作战逻辑彻底改了,以前的战略轰炸机,需要跑到敌人头顶投放炸弹,要突破防空网,风险巨大。 而现在,轰-6根本不用飞出去,它完全可以在本土领空发射远程武器,凭借速度和打击范围,这种新型武器足够让对手头疼,而轰炸机本身则在安全环境中完成任务。 外界一直把轰-20看作是突破重重防御、直击要害的象征,但“惊雷1”带来的新模式,让人们发现,有时候不一定要冒险正面突防,只要能在安全距离外精准打击,对手照样不敢掉以轻心。 于是,轰-20的问题就暴露得更清楚了,它必须根据新环境重新定位,否则可能陷入作用尴尬。 因此,轰-20并不是下马,而是面对一个现实选择:要么继续固守“隐身突击”的传统理念,要么吸收新的战术思路,转型为更强大的平台。 这种再定义和再规划,比单纯制造一架飞机要复杂得多,自然需要更长的时间。 其实,战略威慑的核心,并不在于某一种单独的装备,而在于体系化的能力。 无论是依托轰-6加“惊雷1”的远程打击,还是未来登场的轰-20,都指向同一个目标,那就是让敌人不敢轻举妄动。 所以,这一次阅兵,“惊雷”登场,轰-20缺席,看似让人疑惑,其实反而说明战略思路更成熟。 威慑的手段有多种形式,轰-20迟早要来,但它的任务可能已经不是过去想象的样子,而是为新体系补上最后一块重要拼图。
咱妈藏的是真深呀!本以为九三阅兵已经展示的够多了,没想到长春航展一开幕,又蒙圈了
【11评论】【42点赞】
青山依旧
惊雷就是给H20配套的,因不便公布,才让H6替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