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美联储主席终于做出回应!面对降息是否会加大通胀风险问题,鲍威尔做出一一解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9-18 17:43:48

[太阳]美联储主席终于做出回应!面对降息是否会加大通胀风险问题,鲍威尔做出一一解答! (参考资料:2025-09-18 观察者网——2028年才能到2%通胀目标,现在降息会否加大通胀风险?鲍威尔回应(记者会全文)) 美东时间9月17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按下了年内首次降息的按钮,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落至4.00%-4.25%。 这个动作并非经济全面衰退的警报,更像是在“就业市场降温”与“通胀压力犹存”这双重困境下拉扯的天平上,做出的艰难校准。 它揭示了美联储正面临一场空前复杂的权衡,其政策重心正从单一对抗通胀,转向应对日益显现的就业下行风险。 这次政策转向,核心驱动力是决策层对劳动力市场风险的评估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那个长期被看作美国经济强劲支柱的就业市场,正从多个层面暴露出“貌似平稳”之下的深层裂痕。 最直观的警示来自数据的逆转,不仅新增岗位数量锐减,更要命的是,美国劳工统计局对过往数据的基准修订,直接抹去了高达91.1万个曾被认为存在的岗位,这意味着今年初的就业市场,远比大家想象的要虚弱。 这种数据层面的不确定性,加上失业率的悄然攀升,共同动摇了决策者维持高度限制性立场的信心基础。 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同样让人头疼,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把它描述成一种供需双双下滑的“奇怪平衡”,一边是移民政策变化导致劳动力供给几乎停滞,另一边是企业招聘的需求也明显凉了。 雪上加霜的是,人工智能(AI)可能已经开始抢走一些原先属于大学毕业生的饭碗,这幅复杂的图景,解释了为什么市场在降温,却没出现恐慌性的大规模裁员,而是陷入“没人招,也没人走”的停滞。 然而,这种停滞对一些人来说格外残酷,数据显示,刚毕业的年轻人、少数族裔的求职难度正急剧增加,非裔美国人的失业率已突破7%。 决策者真正担心的是,一旦当前还算温和的裁员率开始抬头,这些本就处在边缘的求职者,将直接面对一个“无人招聘”的冰冷环境,失业率可能瞬间飙升,正是对这些深层裂痕的洞察,催着美联储必须出手,给这台失衡的经济引擎加点润滑油。 尽管就业风险迫使美联储行动,但通胀问题依然像个紧箍咒,死死限制着政策放松的空间和速度,眼下,通胀率还明显高于2%的长期目标,它复杂的成因与漫长的回归路径,决定了任何降息决策都必须如履薄冰。 这一波通胀的主要推手是商品价格,而关税在里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据估算,关税政策可能给当前2.9%的整体通胀率贡献了0.3到0.4个百分点。 好玩的是,关税成本的传导比大家想的要慢得多、弱得多,大部分压力都被供应链里的进口商和中间企业自己扛了,还没完全扔给消费者,这暂时缓解了消费者的压力,但也给未来埋下了雷。 即便如此,美联储判断通胀大幅失控的风险已经比几个月前小了,主要逻辑很简单:经济和劳动力市场都在降温,这本身就会给通胀踩刹车。 然而,这个判断的代价是承认一个残酷现实——根据最新的经济预测,通胀率可能要等到2028年才能稳定回到2%。 想想过去几年美联储对通胀预测一错再错的经历,这个漫长的时间表凸显了控制通胀有多难,也解释了为啥这次只敢小步慢走,降息25个基点。 面对就业与通胀这两大法定使命的尖锐冲突,美联储的最新决策,其实是一次在巨大内部分歧和数据迷雾中的“风险管理式”妥协。 它既不是宽松周期的开场哨,也不是简单的政策微调,而是朝着“中性”立场迈出的试探性一步,鲍威尔把话说得很明白,未来的政策没有剧本,全看后面数据怎么演。 决策过程有多纠结,看看FOMC内部的分歧就知道了,19个决策者里,对于年内要不要继续降息,形成了10人对9人的紧张对峙。 这种分歧不只是对经济前景看法不同,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在目标冲突时,大家对于“哪个风险更要命”这个核心问题的权衡差异,鲍威尔也坦言,在这种前所未有的局面下,有分歧才是正常的。 在做出这个艰难决策的同时,美联储还得应付外界对其独立性和效率的各种质疑,无论是关于新理事和白宫的瓜,还是就业数据本身可不可靠的拷问,鲍威尔都在极力捍卫美联储基于数据和分析的决策文化。 他还透露,美联储系统内部正在搞一场大规模的人力精简,以此回应批评,所有这些复杂的内部博弈和外部压力,共同构成了这次政策转向的背景板,也让我们看到,在不确定的十字路口,这个引领全球经济的中央银行,正行走在一条何其狭窄的钢丝之上。

0 阅读:38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