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张新建拍《闯关东》,他拿着200万请陈道明演朱开山,被直接拒绝了,随

夜安玩转养护 2025-09-18 11:48:15

2008年,张新建拍《闯关东》,他拿着200万请陈道明演朱开山,被直接拒绝了,随后他找到李幼斌,但也被拒绝了:我现在轻易不敢接东北的戏。这两记闭门羹,差点让这部后来封神的剧作胎死腹中。  这部剧他筹备了很久,花了大心思了,要是黄了,他得亏得连裤衩都不剩。 2008年,《闯关东》的拍摄过程一波三折。 导演张新建从策划到筹备花了几年心血,朱开山这个角色更是全剧的灵魂,他清楚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人,这个故事就立不住。他先把目光投向陈道明,拿着两百万的片酬开口,但对方听了剧本后摇头拒绝。理由很简单,这个角色跨度太大,从年轻演到老年,还要在严酷的东北雪地里拍摄,体力消耗极大。陈道明觉得吃力,不愿意冒险 碰壁后,他又找到了李幼斌,那时候李幼斌凭借《亮剑》里的李云龙已经家喻户晓,观众认可度很高,但他本人却有顾虑。李幼斌怕重复标签,他对“东北戏”心存谨慎,因为同类题材一旦处理不好,就会被观众挑毛病。他当时推掉了不少类似的剧本,所以第一时间也拒绝了张新建。 短时间内,两位重量级演员相继拒绝,这让张新建压力极大,剧组随时面临散伙,他自己也感叹要是拍不成,投入的资金会让他亏得连裤衩都不剩。 就在剧组最焦急的时候,转机出现,李幼斌的妻子史兰芽看过剧本后,觉得人物很有厚度,劝他不要只看眼前的风险。她说朱开山不只是一个“东北汉子”的符号,而是那个年代一代人闯关东的缩影。李幼斌听进去了,经过几天反复思量,最终点头答应。张新建这才松了口气,主心骨终于落定 接戏之后,李幼斌没敢懈怠,他知道这个人物跨度大,从二十岁出头演到六十多岁,需要把不同阶段的性格变化拿捏到位。为了真正贴近角色,他跟随剧组深入东北雪乡生活了半年。零下三十度的天气,风吹得人脸都开裂,雪地里拍戏时常常冻得说不出话。 他硬是咬牙坚持下来,体验农民的劳作,观察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把那些细节一点点揉进角色里。剧中不少场景,他都是带着真情实感完成的,比如雪地劳作、迁徙路上的艰难,观众看了都觉得真实 张新建在拍摄过程中也不断调整剧本,他原本写得偏宏大叙事,后来根据李幼斌的表演特点,把朱开山的人物形象写得更接地气,更有生活味。这样一来,故事里的家长里短、悲欢离合都更贴近观众,很多观众看剧时都说不像在看电视剧,更像是在看纪录片。 播出后,《闯关东》收视一路飙升,口碑极佳,很多人评价这是中国电视剧少有的史诗作品。 它讲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奋斗史,也是几代中国人闯关东的缩影。李幼斌凭借朱开山一角,演出了人物的坚毅、隐忍与担当,迎来了继《亮剑》之后的又一事业高峰。观众记住了李云龙,但更记住了朱开山这个普通却伟大的角色 张新建事后回忆说,如果陈道明真的接下了,也许会是另一种风格,但未必能有后来的效果。李幼斌的气质和角色本身意外地契合,他身上那股子倔劲和厚重感,把人物的精气神完全撑了起来。事实证明,有些拒绝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给命运留下余地,让最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机走进角色 《闯关东》成为经典,不只是因为演员阵容和导演的坚持,更因为剧组上下对故事的尊重和付出。从严寒雪原到长途跋涉的迁徙路,每一帧画面都带着真实感。十几年过去,这部剧依旧被观众反复提起,而李幼斌的朱开山也成为荧屏上最有分量的角色之一。对张新建来说,当年的两次拒绝差点让他失去信心,但回过头看,或许正是这些曲折,才成就了后来无法替代的辉煌。

0 阅读:97

猜你喜欢

夜安玩转养护

夜安玩转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