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为何认为:中国人打赢抗美援朝,最大的输家并不是美国,这场战争有一个赢家,两个输家,其中一个国家比老美输得还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基辛格对抗美援朝战争有着独特见解,他认为中国打赢抗美援朝,最大的输家不是美国,而是另有一国,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复杂的国际关系和战略考量呢? 先看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得失。美国投入大量兵力和资源,在战争中伤亡超过 16 万,消耗军费按 20 世纪 50 年代币值计算超 2000 亿美元 。美军将领克拉克哀叹自己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未取胜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领。 从军事目标看,美国妄图通过战争控制朝鲜半岛,将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展,进而遏制社会主义阵营的计划严重受挫。但美国也并非一无所获,这场战争促使美国重新审视东亚局势,意识到中国是东亚真正的战略支点,调整了对日、对台政策。 在冷战后期,美国更是将中国视为关键对手。而且,美国通过参与战争,向盟友展示了 “小弟有事真上” 的姿态,巩固了盟友体系,为冷战最终胜利奠定了一定基础,从这个角度讲,美国在战略上有所收获,并非输得最惨。 那为何基辛格认为有个国家比美国输得还惨呢? 这个国家就是苏联。二战结束后,美苏进入冷战对峙,朝鲜半岛在美苏干预下以三八线为界分裂成两个国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默许金日成发动统一战争,背后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他希望借此控制朝鲜半岛的港口,弥补失去中国大连、旅顺的损失。可当美国参战后,苏联的表现却令人失望。苏联拒绝直接出兵,仅以 “米格走廊” 提供有限空军支援,甚至要求飞行员伪装成志愿军,避免与美军正面冲突。 当朝鲜军队溃退至鸭绿江时,苏联又以 “避免与美直接冲突” 为由拒绝提供援助,迫使中国独自承担参战重任。后期虽提供了一些武器,却要求中国支付费用,还将二战时期旧装备高价卖给中国,加重了中国经济负担。 苏联这种做法,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引发不满,让中国看清其霸权本质,为 20 世纪 60 年代中苏关系决裂埋下伏笔。从地缘战略角度看,苏联原本想通过朝鲜战争削弱美国、控制中国,结果却事与愿违。 中国战后加快独立自主步伐,甚至与美国缓和关系;苏联则因过度扩张陷入冷战泥潭,最终因经济崩溃解体。基辛格尖锐指出,苏联灭亡根源在于朝鲜战争中暴露的自私与短视。 反观中国,无疑是这场战争的大赢家。新中国刚成立一年,国内经济百废待兴,军队装备落后,与拥有先进武器的美军相比,实力悬殊巨大。但志愿军凭借顽强战斗意志和出色战术,在长津湖、上甘岭等关键战役中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 美军将领李奇微感慨志愿军纪律性和战斗意志远超二战德军。这场胜利让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军队固有认知被打破。战争胜利后,毛主席警告美军不得越过北纬 17 度线,美国最终未敢越雷池一步,为新中国赢得宝贵和平发展时间。 苏联战后为履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向中国提供 156 个工业项目援助,为中国工业化奠定坚实基础,有力推动 “一五计划” 完成。更重要的是,中国通过这场战争深刻认识到独立自主重要性,逐步摆脱对苏联过度依赖,在国际棋局中从 “棋子” 转变为 “棋手”。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 20 万志愿军烈士用生命换来的。这场战争意义远超战争胜负本身,它重塑了大国关系,让中国走向强大,让苏联霸权算计落空,也让美国重新审视东方。 如今再看这场战争,你觉得基辛格的观点是否准确?这场改变世界格局的战争,还给我们带来哪些更深层次的思考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志愿军四任司令员,对整体战局影响最大的,是哪两位?“1951年4月13日,飞机
【10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