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年,得知司马颖兵败,刘渊聚集5万兵马,以汉朝继承者自居,参与逐鹿中原。刘渊

史海奇报屋 2025-09-18 10:05:11

304年,得知司马颖兵败,刘渊聚集5万兵马,以汉朝继承者自居,参与逐鹿中原。刘渊本想帮助司马颖,结果自己当了帝王,也是有意思。 刘渊,匈奴人,足智多谋,能力强悍。曹魏时期,刘渊就在洛阳居住,跟司马昭关系很好,司马昭、司马炎都非常赏识他,认为刘渊是难得的人才。 266年,司马炎继位,是为晋武帝。此时,西晋尚未完全统一,还要面对东吴的挑战。279年,司马炎策划攻打吴国,打算派刘渊挂帅出征,但朝臣反对。 平定树机能之乱,司马炎也想让刘渊上阵,奈何也被阻止。大臣们看来,刘渊不是自己人,一旦占据江南或者凉州一带,就不会听从朝廷命令,成为晋朝的劲敌。 两次挂帅出征,刘渊都被大臣们搅黄了,却也足以证明刘渊很有能力,否则司马炎也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是金子总会发光,刘渊等待了几十年,机会还是来了。 290年,司马炎病逝,司马衷继位,皇后贾南风专权,激起八王之乱。300年贾南风处死太子司马遹,八王之乱局势彻底失控,各路诸侯为争夺储君、摄政王位置相互攻杀。 刘渊作为匈奴首领,在洛阳当人质,也看到了西晋的衰落。但是,晋军毕竟还有实力,且刘渊又身在内地,也不敢有想法。八王之乱期间,刘渊支持成都王司马颖。 平日在洛阳,司马颖就经常跟刘渊喝酒,把刘渊当成自己人。司马颖、司马越之间的战斗,刘渊坚定支持司马颖,并为他出谋划策,但关键时刻司马颖不听劝告。 304年,东海王司马越裹挟晋惠帝“御驾亲征”,率10万大军讨伐司马颖,双方在荡阴展开激战。此战,司马越惨败,司马颖获胜的胜利,把惠帝带回邺城。 司马越兵败,刘渊建议乘胜追击,不给司马越喘息机会。刘渊看来,司马越不是一般人,而且不守诚信,去年长沙王司马乂的事情,希望成都王汲取教训,但司马颖不听。 司马颖看来,司马越不过是宗室远支,且早已元气大伤,而自己手中还有晋惠帝在,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司马越折腾不起来。司马颖错了,司马越真的可以折腾,他的同宗兄弟众多,力量不容小觑。 东瀛公司马腾、幽州刺史王浚得知司马越兵败,立刻率鲜卑、乌桓骑兵南下攻打邺城。面对鲜卑、乌桓铁骑的凌厉攻势,司马颖难以招架,晋军在野战中遭遇三连败。 司马越有鲜卑、乌桓骑兵协助,刘渊便提出建议:“匈奴五部兵马众多,可以召集起来为大王所用,只要匈奴骑兵参战,消灭鲜卑、乌桓易如反掌。” 匈奴果真能打赢鲜卑、乌桓吗?未必,当年匈奴就是被鲜卑吊打,才不得已进入长城之内请求归顺汉朝,如今也没叫板鲜卑的实力。不过,司马颖已经无兵可用了,也只能同意刘渊这么做。 刘渊想回到匈奴,施展自己的才华,但对司马颖还是很忠诚,他希望能帮助司马颖,谁知司马颖表现太差。刘渊临走之前,告诉司马颖:“大王一定要坚守邺城要地,不要轻易放弃,也不要去洛阳,否则就是自投罗网。” 刘渊所言不错,司马颖的大本营在邺城,手中还有皇帝,他的将士及其家属也都在邺城。如此,面对司马腾、王浚带来的鲜卑、乌桓骑兵,司马颖的最佳应对策略就是坚守邺城,不要轻易野战,然后号召天下兵马勤王,并等待刘渊到来。 谁知,司马颖居然不听,刘渊回到左国城招募匈奴兵之后,司马颖居然拉着惠帝逃到洛阳,引起了全军溃败。身边没啥士兵,司马颖到了洛阳,结果被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张方带去长安,完全失去了兵权。 得知司马颖兵败,刘渊便考虑自己的出路。如今晋朝元气大伤,周边鲜卑、乌桓都参与进来,自己为何不成就一番事业呢?如此,刘渊决定自称“汉王”,打着汉朝旗帜战斗,建立“汉国”。 刘渊是匈奴人,为了争取中原民众支持,他为自己寻找依据。刘渊的理由是:“汉朝与匈奴和亲,自己是和亲公主的后代,是汉朝的外甥。再则,汉朝、匈奴曾经是结拜兄弟,如今兄长没了,弟弟自然承袭家业。” 为了表明自己是汉朝的继承人,刘渊还追祀汉朝的三祖五宗,祭拜汉高祖刘邦、汉世祖刘秀、汉烈祖刘备,汉太宗刘恒、汉世宗刘彻、汉中宗刘询、汉显宗刘庄、汉肃宗刘炟。 后主刘禅,已经病逝34年,没有谥号,刘渊给他谥号“怀”。如此,汉朝又有一位汉怀帝,也是有意思。 刘渊打着汉朝旗帜战斗,效果确实不错。310年,刘渊病逝,次年刘聪、刘曜攻克洛阳,俘虏晋怀帝司马炽,西晋名存实亡。

0 阅读:38
史海奇报屋

史海奇报屋

屋内奇报,历史别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