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三年,翠微宫寝殿内,病榻上的李世民气若游丝,却死死攥住太子李治的手腕,字如刀:"李勣才智超群,可朕一辈子都没看透他。你若驾驭不了,即刻赐死" 窗外蝉鸣嘶哑,殿内药香混着血腥气在空气中凝滞。李治望着父亲凹陷的眼窝,那里面燃烧着最后的凶光,仿佛要将自己的灵魂都灼烧出洞来。他想起三天前,父亲突然下旨将李勣贬为叠州都督,诏书墨迹未干,此刻却又用将死之人的蛮力,在他腕骨上留下青紫指痕。 "儿臣明白..."李治声音发颤,喉间像是堵着团浸透血的棉花。李世民忽然剧烈咳嗽,指缝间渗出的血珠滴在明黄色龙袍上,晕开暗红的花。这场景让李治恍惚回到十年前,也是这样闷热的夏天,玄武门城头的血顺着青灰色城砖蜿蜒,浸透了自己童年的记忆。 李勣确实是个谜。他出身瓦岗寨草莽,却能在李世民麾下屡立战功;手握重兵却从不结党,连房玄龄都摸不透他书房的门朝哪开。李治记得去年秋猎,李勣一箭射落双雕,却在皇帝赏赐时跪地推辞,说"臣不过效犬马之劳"。那谦卑的姿态里,藏着让人捉摸不透的锋芒。 当李世民咽下最后一口气,李治跪在灵前,望着父亲僵直的手指,突然意识到那道贬谪令竟是帝王最精妙的棋局。李勣若抗旨,便是谋反;若接旨,便是将身家性命押在新君身上——而此刻,该轮到他落子了。 三个月后,李治召李勣回朝,授以尚书左仆射之职。看着白发苍苍的老臣在阶下跪得笔直,李治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后背渗出冷汗。他亲手扶起李勣时,触到对方掌心的厚茧,那是数十年握刀握剑留下的印记。 历史总爱开这种黑色玩笑。李世民机关算尽,却不知自己埋下的这颗棋子,日后竟成了李治坐稳江山的定海神针。李勣辅佐两代帝王,平定高句丽,为大唐拓疆千里,却在武则天封后时说出那句关键的"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彻底改写了大唐的走向。 李世民以为看透人性就能掌控天下,可他忘了,真正的棋局从来不在棋盘之上。帝王将相都不过是时代浪潮里的舟楫,有人掌舵,有人随波,谁也逃不过历史的洪流。当李治在龙椅上回望父亲的遗训,或许才明白,权力的游戏里,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绝对的忠诚,只有永恒的利益在暗流涌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贞观二十三年,翠微宫寝殿内,病榻上的李世民气若游丝,却死死攥住太子李治的手腕,字
吴术说史
2025-09-13 09:36:55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