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去世,当华国锋赶到中南海时,毛主席已无呼吸,情急之下,华国锋迅速下达了一项命令,而正是这个决定,令后人感激不已。 华国锋,这个山西交城走出的农家子弟,原本谁也想不到他会在中国历史的关键时刻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华国锋同志1921年2月16日出生于山西省交城县一个制革工人家庭,原名苏铸,因革命工作需要,改名为华国锋。从小家境贫寒的他,1938年6月,他参加了山西牺盟会交城抗日游击队,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湖南工作了20多年后,华国锋于1971年调入中央。1976年4月,根据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央政治局通过,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就这样,华国锋成为了毛主席的接班人。 1976年4月30日晚上,毛泽东由华国锋等陪同,在中南海自己那放满了中国历代线装书籍的书房里,亲切会见了新西兰总理马尔登。会见结束后,华国锋向毛主席汇报了全国形势。毛泽东拿起放在沙发旁小茶几上的铅笔,十分费力地用劲在白纸上写下了:“慢慢来,不要招(着)急;照过去方针办;你办事,我放心”。这三句话,特别是”你办事,我放心”,成为华国锋接班的重要依据。 1976年9月8日晚上,华国锋正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外事活动,突然接到中南海的紧急电话,毛主席病情恶化。他立即赶往中南海,但遗憾的是,北京时间1976年9月9日0时10分,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于北京逝世,享年82岁。华国锋赶到时,毛主席已经停止了呼吸。 面对这个巨大的变故,华国锋强忍悲痛,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他做出了几个重要决定,其中包括让全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确保国家安全。但更关键的决定还在后面。 毛主席去世后不久,从9月下半月开始,报纸、电台、电视台突然大张旗鼓地宣传起”毛主席的临终嘱咐:按既定方针办”来了。这引起了华国锋的警觉。他清楚地记得,毛主席当时写的是”照过去方针办”,而不是”按既定方针办”。 国庆节过后的10月2日晚上,华国锋发现外交部长乔冠华即将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稿中也出现了这个错误表述。华国锋开门见山地说:“乔冠华(外长)在联合国大会的发言稿上,提到了'毛主席的临终嘱咐''按既定方针办'。我昨天见到这个送审稿时,在稿子上批了几句话。我说发言稿中引用毛主席的话,经我查对,与毛主席亲笔写的错了三个字”。 华国锋当即做出决定,要求删除发言稿中的错误表述,并解释了真相:“毛主席没有什么'临终嘱咐',不应该这么说。4月30日晚上,毛主席会见外宾,等外宾走后,我向他汇报了各省的情况。当时毛主席讲话时发音已不太清楚,他怕我听不清,就用铅笔写了几张字条给我看,其中有一张写的是'照过去方针办'”。 华国锋进一步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现在他们把六个字改了三个,把对我讲的变成了'毛主席的临终嘱咐'。他们这样做,就可以把他们干的许多毛主席不同意的事情,都说成是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了”。 这个看似简单的纠错决定,实际上揭穿了一个重大阴谋。“四人帮”为了制造舆论,伪造了一个”按既定方针办”的所谓毛泽东的临终遗嘱,并在《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的篡权行为找到”合法”依据。 但华国锋的这个决定,彻底戳穿了他们的阴谋。华国锋十分清楚”四人帮”大力宣传”按既定方针办”的用意。10月2日,他在审批乔冠华在联合国大会发言稿时,把原稿上”按既定方针办”这句话删掉,并且指出,原话是”照过去方针办”。 几天后,历史性的时刻到来了。1976年10月6日,时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的华国锋连同叶剑英、汪东兴等党和国家高层元老采取果断措施,将江青等”四人帮”成员隔离审查,一举结束了已进行十年有余的文化大革命。 1976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关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事件的通知》指出:“王、张、江、姚”他们有计划有预谋地伪造了一个'按既定方针办'的所谓毛主席的临终嘱咐。华国锋此前的纠错决定,为这个定性提供了重要证据。 华国锋接下来担任了党政军一把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拨乱反正。华国锋同志在粉碎”四人帮”这场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作出的重要贡献。虽然后来由于历史的发展,华国锋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1981年6月,他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正式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职务,但他在关键时刻的那个决定,依然被后人铭记。 如果当时华国锋没有及时纠正”按既定方针办”这个错误表述,让这个伪造的”遗嘱”继续传播下去,历史可能会是另一个样子。正是他在毛主席去世后情急之下做出的这个看似简单的纠错决定,帮助全党全国人民识破了一个重大阴谋,为后来粉碎反革命集团奠定了重要基础。这确实是一个令后人感激不已的历史性决定。
1976年,毛主席去世,当华国锋赶到中南海时,毛主席已无呼吸,情急之下,华国锋迅
熹然说历史
2025-09-13 00:39: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