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3年,朱元璋下令将蓝玉剥皮,蓝玉忍不住大骂说:“太子一死就说我谋反,这分明

历史透视眼 2025-09-12 03:37:44

1393年,朱元璋下令将蓝玉剥皮,蓝玉忍不住大骂说:“太子一死就说我谋反,这分明是在诬陷,是陛下为皇太孙扫障碍。”朱元璋一听,龙颜大怒说:“追加诛蓝玉三族,将他的皮剥下来传示各地衙门。” 蓝玉这人身材高大,面如重枣,看起来有几分关羽的模样。 安徽定远人,是常遇春的小舅子。 蓝玉最初在常遇春帐下当差,每次打仗都冲在前头,立了不少功劳。 常遇春经常在朱元璋面前夸这个小舅子,说他临敌勇敢,所向皆捷。 常遇春死后,蓝玉跟着徐达、傅友德继续征战四方,战功越积越多。 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征虏大将军。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他率15万大军出塞追击蒙古军队,直到捕鱼儿海(即今贝尔湖),俘获男女七万七千人,大胜而归。 这一仗打得北元元气大伤,基本失去了对明朝的威胁能力。 蓝玉因此被封为凉国公,成了大将军。 朱元璋本来想封蓝玉为梁国公,但因为蓝玉行为不检点,就把梁改成了凉。 蓝玉跟太子朱标关系密切,是太子妃的舅父。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至五月, 蓝玉在平定土司月鲁帖木儿变乱的途中临时改变行军路线, 想要深入西番, 取道松潘(今四川省境内), 并驱赶军士强渡白水江, 导致部卒逃亡。 蓝玉又擅杀逃者数百人, 军中于是出现 "蓝玉有反心" 的传言。 朱标在1392年4月病死。 太子一死,蓝玉的靠山没了,朱元璋开始对这个功高震主的大将起了杀心。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 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动作很快,没给蓝玉任何反应时间就把人抓了。 蓝玉狂妄不法是有实据的,但谋反实在没有真凭实据。作为一个新贵将领,没有深厚的根基,没有充足的准备,蓝玉是不敢造反的。 估计蓝玉在牢里是挨了不少黑棍的,因为这个本来没有谋反打算的人居然写出了长篇供词,不但说明了自己造反的企图,还供出了企图谋反的方式、地点。 供词一交,蓝玉的命运就注定了。 入狱3天,他就被"剥皮实草",灭了3族。 剥皮实草是一种极其残酷的死刑,就是把人皮完整地剥下来,做成袋子的形状,里面填满稻草,然后挂起来示众。 朱元璋不止杀了蓝玉,还要株连他的党羽。 凡是跟蓝玉有关系的,不管是傅友德、冯胜,还是其他功臣,统统被牵连进来。 蓝玉案发生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因蓝玉案被株连杀戮者逾1.5万。 这些人都被列入了《逆臣录》,成了反贼的罪名背到死。 蓝玉的人皮据说被传示到了各地衙门。 蓝玉被剥皮实草,传示全国后送到蜀王府。 关于这张人皮的下落,有两种说法。 一是吴晗《明代特务统治》引欧阳直《蜀乱》中记载,二百多年后,张献忠进入蜀王府后见端礼门上供奉一人像,内监说,是明初凉国公蓝玉的皮,被蜀王奏准后留下了。 另一种说法,蓝玉的皮被蜀王朱椿埋了。 蓝玉案的背后,其实就是朱元璋为了给孙子朱允炆扫清障碍。 太子朱标一死,年幼的朱允炆成了皇太孙,朱元璋担心这些手握重兵的老将们将来会威胁到孙子的皇位。 所以趁着自己还活着,把这些可能的威胁统统清除掉。 结果到了靖难之役的时候,朱允炆手下确实没什么能打的将军了,最后败给了四叔朱棣。

0 阅读:67

猜你喜欢

历史透视眼

历史透视眼

洞察古今,剖析历史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