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内蒙古一对夫妻生下儿子不想要,连夜送给村里刚丧子的贫农:“这孩子你要吗?”对方如获至宝:“我要!我要!”没想到40年后男孩会让他泪流满面。 “爹,摸摸这肩章!这是您当年供我读书换来的!”天津的楼房里,董永在捧着上校军装单膝跪地。 86岁的董栋小指尖刚碰到肩章,眼泪就流了下来:“真不敢想……40年前那个寒夜,你爹娘把快冻僵的你塞给我时,就裹着块破棉絮!” 1979年4月的内蒙古,夜里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生疼。46岁的董栋小家里只剩他和卧床的老母亲,三个月前,两个儿子没了,妻子也走了,日子过得没有一点盼头。 突然有人敲门,是同村张氏夫妻,女人抱着一个娃娃:“老董,这娃才俩月,俺家喂不活,你要是不嫌弃就收下吧?” 董栋小掀开包着孩子的布,看见孩子小脸冻得通红,赶紧抱在怀里:“要!俺就是讨饭也不让他饿着!” 他给娃取名“永在”,意思是永远留在身边。 那时候养娃难,孩子喝不了玉米糊,董栋小咬牙把家里唯一的老黄牛卖了,买了乳品和奶羊。 每天天不亮他就牵羊去吃草,挤了奶揣怀里暖着回家;在工地扛水泥时,他啃干馍,把食堂的米汤省下来给孩子。 工友们都劝他:“非亲非故的,别太拼了。”他笑着说:“他就是我亲儿!” 董永在三岁时感冒发烧,董栋小背着他走二十里山路去医院。雪没到膝盖,他把孩子裹在棉袄里,自己光脚穿草鞋,到家时脚趾冻得紫黑。 孩子要吃糖,他又一瘸一拐去换了块糖,自己只舔了舔糖纸。上学后,永见父亲夜里补水泥袋换钱,就把作业本正反都写满。 董栋小看见后,去砖厂搬了三百块砖,换了十本新作业本给儿子:“爹供你读到大学!”初中时,永在为省住宿费,每天走一小时山路上学,还帮着割麦子。 董栋小偷偷去工地当小工,买了辆二手自行车给他。 1998年,永在考上内蒙古师范大学。董栋小送他去火车站,塞给他一兜煮鸡蛋和攒的零钱。大学四年,永在没要家里钱,白天上课、晚上卖袜子、周末做家教,还每月寄钱回家。 毕业后他入伍,第一次穿军装回家时,董栋小摸着军装哭了一夜。 后来永在里面从排长升到上校,还考上了博士。2011年他在天津安家,立马把父亲接来,装修时特意把卧室放一楼,铺防滑地板、装扶手。 他每天给父亲蒸蛋羹、泡脚,周末推轮椅带父亲去晒太阳。 2019年永在调去军事科学院,常出差的他向领导申请请人帮忙照看父亲,领导还让食堂送热饭。 有次他出差,视频里见父亲咳嗽,连夜托人送医,自己回来后守了三天三夜。 现在董栋小总举着永在的军功章说:“没永在,俺早垮了。”董永在把当年卖牛换来的旧乳罐摆着:“爹给我的是奔头。” 两人没有血缘,却用四十年的养育和孝心,织成了比血脉更牢固的亲情。 信息来源: 中国军网|带养父进京做博士后研究,11年形影不离,这位军事科学院上校让人动容... 文|黑子 编辑|南风意史
“用的什么计?”江苏淮阴,女子和丈夫领证才2个月,还未来及办婚礼,丈夫就因公溺水
【42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