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斯今年4月曾暗示中国:如果不接受关税,就考虑战争。话音未落,中国学者高志凯就在国际辩论中,一句话把他怼得哑口无言!就这么说吧,美国要敢来,那我们就敢跟美国打。 2025年4月,美国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原产于中国的商品加征20%关税,叠加此前已实施的惩罚性关税,累计税率飙升至145%。 更荒诞的是,万斯在解释政策时,竟用“借钱从中国农民手里买东西”的比喻,将美国经济困境归咎于中国,甚至用“乡巴佬”这种带有种族歧视的词汇贬低14亿中国人民。这种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将对手污名化的操作,暴露出美国政客对现代国际关系的认知仍停留在殖民时代。 但万斯的“表演”很快遭遇现实打脸。就在其言论发酵之际,中国宣布对美稀土出口管制,直接戳中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命门——全球92%的稀土永磁体产能掌握在中国手中,F-35战机生产线因关键材料断供被迫延迟6个月。 华尔街交易员盯着暴跌的股指哀叹:“原来美国离不开的‘乡巴佬’,才是全球产业链的真正话事人。”更讽刺的是,万斯口中“需要被教训”的中国,其专利申请量已占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七成,5G基站数量超过美国二十倍,电动汽车产量更是占全球六成以上。 当高志凯在辩论中抛出这些数据时,美方代表试图用“中国窃取技术”的老调反驳,却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当场“打脸”——中国在量子计算、新能源等前沿领域,早已从规则跟随者变为制定者。 这场交锋背后,是美国战略焦虑的集中爆发。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关税战实现“一箭三雕”:迫使中国在技术转让、市场准入等问题上让步;推动制造业回流填补国内产业空心化;胁迫盟友在中美间选边站队。 但现实却走向反面——中国对美反制关税覆盖大豆、汽车等3000亿美元商品,美国农民破产率同比上升40%;欧洲国家明确拒绝“脱钩”,中法德领导人会晤后宣布加强本币结算;东盟国家则借机承接中国产业链转移,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内贸易额逆势增长15%。正如德国《明镜周刊》评论:“美国正在用关税大棒敲碎自己的全球供应链。” 高志凯的强硬回应,本质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后的战略自信。当万斯威胁“考虑战争”时,他或许忘了三个关键事实: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战争动员能力远超美国预期;中俄能源贸易70%采用本币结算,沙特、伊朗等国加速加入“石油人民币”体系,美元霸权裂痕持续扩大。 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累计派出4万余人次,而美国自冷战结束发动的四场战争,已消耗8万亿美元并造成数十万人死亡。这些数据勾勒出的,是一个既能用经济韧性化解制裁,又能以军事威慑保障底线,更通过“一带一路”重塑全球秩序的新兴大国。 这场辩论的余波仍在发酵。万斯的“战争暗示”不仅让美国股市单日蒸发4万亿美元,更暴露出其国内政治困境——特朗普为转移通胀压力,将关税作为民粹选票的筹码,却让普通民众承担物价上涨的代价。 而中国在反制中展现的精准度,从稀土管制到实体清单扩容,从技术突围到货币博弈,每一步都踩在美国战略软肋上。正如高志凯所言:“21世纪的国际竞争,靠的不是种族歧视和战争威胁,而是科技、经济与军事的综合实力。” 当万斯们还在用“乡巴佬”的傲慢掩饰焦虑时,中国早已用实力证明:任何试图阻挡历史车轮的企图,终将被碾得粉碎。这场跨越太平洋的交锋,不仅关乎中美博弈的走向,更预示着多极化世界秩序的加速到来。 对于这场风波,你如何看待美国政客的“霸权焦虑症”?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万斯今年4月曾暗示中国:如果不接受关税,就考虑战争。话音未落,中国学者高志凯就在
鉴清评趣
2025-09-11 11:40: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