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53年,柳永客死湖北一青楼,死后却没钱下葬。一时间,大江南北的当红歌妓马

小说红楼 2025-09-08 22:27:58

公元1053年,柳永客死湖北一青楼,死后却没钱下葬。一时间,大江南北的当红歌妓马不停蹄地聚集至此,纷纷自掏腰包替他送葬,甚至争相在他坟前痛哭不止。   柳永,原名柳三变,出生于官宦世家,父辈多人拥有科举功名,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柳永从小就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立志通过科举走上仕途,实现自己的抱负。   年少的柳永,自信满满地踏上了科举之路,以为凭借自己的才学,定能 “定然魁甲登高第”。然而,命运似乎从一开始就跟他开了个玩笑。   大中祥符二年(1009 年),柳永第一次参加科考,便不幸落第。   郁闷至极的他愤然写下了《鹤冲天・黄金榜上》:“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将他心中的牢骚与愤懑发泄得淋漓尽致,却也为他日后的仕途埋下了祸根。   落第后的柳永,开始流连于市井之间,与青楼歌妓们频繁交往。他自称 “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一头扎进了秦楼楚馆之中。他结识了许多才情出众、身世飘零的歌妓,如心娘、佳娘、虫娘、酥娘等。   柳永与歌妓们的交往,并非只是逢场作戏,而是建立在彼此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他深知这些女子身处社会底层的无奈与悲哀,用自己的词作表达对她们的同情和关爱。   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柳永能够平等地对待这些歌妓,把她们当作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灵魂的人,这让歌妓们对他感激不已。   她们以能得到柳永的词作而自豪,因为柳永的词,不仅唱出了她们的心声,更让她们在这世间找到了一丝温暖与慰藉。每一首词,对于她们来说,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是柳永给予她们的尊重与爱意。   在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崛起,歌楼妓院林立。东京(开封)和临安(杭州)等大城市中,人们追求享乐,对通俗文化的需求旺盛。柳永的词作正好迎合了这种社会需求,他的词还通过歌妓们的演唱传播到了更广泛的社会阶层。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这句当时广为流传的话,足以证明柳永词的影响力之大。无论是引车卖浆者流,还是达官贵人,都对柳永的词有所耳闻,甚至不少人成为了他的忠实粉丝。   然而,柳永的才情并没有给他带来仕途上的顺利。他的词作虽然在民间广受欢迎,但在士大夫阶层中却备受争议。   他的词风婉约,语言俚俗,被一些人认为格调不高,有失文人的身份。再加上他早年写下的《鹤冲天》中那句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让宋仁宗对他印象不佳。   此后,每次科举放榜,宋仁宗都会亲自划掉柳永的名字,说:“且去填词,何要浮名?” 就这样,柳永的仕途之路被彻底堵死,他多次参加科举,却始终未能如愿以偿。   尽管仕途失意,但柳永在词坛上的地位却越来越高。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词作,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他的词不仅有描写男女爱情、羁旅行役、都市节令等题材,还大胆地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他的作品《乐章集》中,收录了许多经典之作,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柳永词的启发。   柳永的一生,在情场得意,在官场失意。他晚年生活凄凉,居无定所,靠着相好歌妓的供奉维持生计。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填词创作。他的词作,成为了他一生的寄托,也成为了他与那些青楼女子之间深厚情感的见证。   公元 1053 年,柳永在贫病交加中客死湖北一青楼。他的离世,对于那些与他有着深厚情谊的歌妓们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她们悲痛万分,纷纷从各地赶来,为他送葬。在她们心中,柳永不仅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更是她们的知己、她们的朋友、她们的爱人。   他用自己的词作,给予了她们尊重和关爱,让她们在这世间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如今,柳永走了,她们要用自己的方式,为他送上最后一程。   送葬那天,大江南北的当红歌妓们身着素衣,面容憔悴,眼中满是哀伤。她们带着自己的积蓄,有的甚至变卖了自己的首饰,只为能让柳永走得体面一些。她们在柳永的坟前摆满了鲜花和祭品,然后纷纷跪地,放声痛哭。她们的哭声,撕心裂肺,仿佛要将整个世界的悲伤都宣泄出来。   “柳郎,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啊!你留下我们可怎么办啊!”“你的词,我们会永远传唱下去的,你放心地走吧!” 歌妓们一边哭,一边诉说着对柳永的思念和不舍。她们的泪水,洒在柳永的坟前,浸湿了那片土地,仿佛在诉说着她们与柳永之间那段刻骨铭心的情感。   此后,每年清明节前后,众妓都会相约前来祭扫柳墓,这个活动被称为 “吊柳会”。在这一天,她们会再次来到柳永的墓前,献上鲜花,唱起柳永为她们写的词。   她们用这种方式,纪念着柳永,也延续着她们与柳永之间那份特殊的情感。柳永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的词作却永远流传了下来,他与青楼女子之间的故事,也成为了千古佳话,被人们传颂至今。    

0 阅读:77

评论列表

老强

老强

2
2025-09-08 23:12

就是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惹得皇帝大怒:那你还考科举干吗?不是不要浮名吗?

猜你喜欢

小说红楼

小说红楼

喜欢红楼梦,愿意和你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