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市长蒋万安曾宣称,如果大陆继续在台海进行军机绕台和军演的话,他就要停掉双城

鉴清评趣 2025-09-07 12:38:07

台北市市长蒋万安曾宣称,如果大陆继续在台海进行军机绕台和军演的话,他就要停掉双城论坛。这话放出来时,有人赞他“硬气”,也有人冷笑:“敢说,真敢做吗? 2022年市长选战期间,蒋万安就曾将“停办双城论坛”作为竞选筹码。彼时台海局势紧张,解放军军机绕台频次创下新高,他面对媒体追问时直言:“若对岸不收敛军事动作,台北将暂停与上海的年度对话。” 这番表态迅速收割绿营选票,却也让市政团队陷入两难——双城论坛自2010年启动以来,早已从政治符号蜕变为民生纽带:台北捷运的扫码进站技术源自上海,士林夜市摊主靠大陆游客年赚数百万,连台北故宫的文创产品都有三成销量依赖大陆订单。这些真金白银的利益,岂是一句“停办”能轻易割舍? 2024年11月,蒋万安在竞选活动中重申立场,甚至给出具体时间表:“若大陆军演持续,将定期检视论坛可行性。”但现实很快打了脸——12月初,解放军在台海周边展开“海峡雷霆-2025A”演练,山东舰航母编队现身台岛以东海域,远程火箭弹实弹射击的轰鸣声甚至传到金门。 按蒋万安划下的“红线”,双城论坛本应进入倒计时,可就在民进党议员在议会提交“停办提案”的次日,他却在记者会上180度转向:“越紧张的局势,越需要沟通桥梁。”这番急转弯让绿营气得跳脚,却让台北商业总会会长松了口气——该会旗下数百家会员企业,正等着论坛带来的两岸订单续命。 深究蒋万安的立场摇摆,实则暗藏政治算计。作为蒋家第四代,他既要维持蓝营基本盘,又不敢彻底得罪绿营选民。双城论坛恰好成为绝佳平衡木:论坛带来的民生红利能稳住中间选民。 时不时抛出“停办”狠话,又能向绿营展示“抗中”姿态。这种“两面下注”的策略在2025年4月达到高潮——当陆委会以“安全风险”为由阻挠论坛时,蒋万安一边向陆委会提交续办申请,一边在市政报告中强调“制度化交流不可断”。最终,上海方面如约派团赴台,双方签下跨境医疗合作、青年创业联盟等十项协议,而蒋万安则收获了72%的市民支持率。 这场政治博弈中,最受伤的莫过于普通民众。台北市民王先生的吐槽颇具代表性:“要是真停了论坛,我去上海看女儿还得绕道香港,机票钱谁报销?”数据显示,两岸贸易额去年突破3000亿美元,台湾对大陆顺差达1500亿,相当于每个家庭年增收2万元。 这些数字背后,是凤梨酥厂商依赖的双城论坛展销会,是台湾青年通过论坛获得的上海创业补贴,更是台北垃圾分类借鉴上海经验后解决的“垃圾围城”难题。当政客们把民生平台当作选举筹码,最终买单的永远是升斗小民。 值得玩味的是,蒋万安的“停办承诺”与解放军军演频率形成微妙对比。2025年1月至8月,东部战区组织“联合利剑”“海峡雷霆”等系列演习23次,较去年同期增加40%,而双城论坛不仅未停,合作领域反而从市政拓展到防灾、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 这种“越演越办”的现象,暴露出某些政客的逻辑漏洞——他们将两岸交流简化为“对抗筹码”,却忽视了十五年来积累的民间信任基础。正如缅甸地震时中缅联合救援展现的“胞波情谊”,真正的民心所向,从来不是政治口号能左右的。 如今,双城论坛即将迎来第十六届年会,蒋万安的“停办威胁”早已沦为岛内笑谈。但这场闹剧留给人们的思考远未结束:当政治精英沉迷于“硬气”人设时,如何守护那些跨越海峡的民生温度?当选举逻辑凌驾于民意之上,普通人的生计该由谁来买单? 或许答案就藏在台北街头那些用上海技术改造的捷运闸机里,藏在士林夜市摊主数钱时的笑容里,更藏在两岸民众对和平交流的共同期盼里。 你如何看待政客将民生平台当作政治筹码的行为?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