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女翻译刘禄曾曾到美国访问,期间在餐馆用餐。一位50多岁美国男人紧盯她

阳光少年万德努 2025-09-06 17:45:47

1979年,女翻译刘禄曾曾到美国访问,期间在餐馆用餐。一位50多岁美国男人紧盯她看了20分钟,终于忍不住快步走上前来,一把抓住她的手...... 刘禄曾出生在1928年的上海,那时候她家境不错,曾祖父是晚清将领刘秉璋,父亲和叔叔在银行工作,母亲也出身大户。从小她就接受好教育,1947年考上东吴大学学国际法。毕业前后,新中国成立,她积极想参与建设,试着加入解放军文工团,但因为家庭背景没成。她没灰心,继续找机会。1950年朝鲜战争打响,志愿军需要英语翻译,她赶紧报名,英语底子好,就选上了。她带点简单行李,跨过鸭绿江去战场。那年她22岁,刚开始不适应战争的苦,头顶飞机炸,地上到处尸体,白天走路,晚上挤防空洞,冷得睡不着觉。她跟大家一样,从不抱怨,慢慢适应了那种生活。 她分到第九兵团政治部敌工部,主要翻美军文件和宣传品。那些文件专业词多,她不懂就学,很快就上手了。她还审讯俘虏,看到美军里有黑人士兵,受歧视,当炮灰用。她根据不同人调整方式,让他们交代。有些俘虏后悔哭了。她一次去查生病的俘虏,是詹姆斯·伯特纳,她安排医生治他。后来他们聊起来,他说自己偷车坐牢,被许诺参军就免刑才来的。在战俘营,他看到不分国籍肤色,大家和平相处,对她很感激。 1952年调到24军,上甘岭战役需要前线英语广播员,她是班里唯一女的,主动去。任务是宣传宽待俘虏,夜里放音乐如欢乐颂,喊反对侵略。坑道窄小,没光没水,空气差。她坚持喊话,美军士气低落,战役打打停停。1953年停战,她用喇叭播消息,大家从坑道出来,喊和平口号。10月她回国,调南京军区,后来凭经验当中国国际旅行社南京分社美大部经理。 1979年夏,她随江苏省副省长吴贻芳去美国访问,利用空闲去纽约曼哈顿区餐厅吃饭。餐厅人多,她们点扬州炒饭。吃着吃着,她注意到对面一个50多岁美国男人盯着她看,高鼻梁蓝眼睛,头发花白,看了20分钟。她有点奇怪,但他突然起身,快步过来,抓住她的手,眼里泪水,说自己是她过去的战俘。她认出他是詹姆斯·伯特纳,两人都不年轻了,但还是认出来了。经理过来问,他说没事。 伯特纳坐下,说回国后开餐厅,娶妻生子,总忆起她帮寄信给女友的事。他说那段经历让他明白战争不对,希望中美友好。她说只是做了该做的。他加菜招待,聊了很久。临别握手,那一刻象征和平。她继续访问,回国后保持工作,到晚年。伯特纳在美国继续生活,两人相遇成中美友谊例子。他回忆朝鲜细节,她听他说。他表达感激,她欢迎他访华。他点头。回国她处理旅行社事,接待外宾。伯特纳偶尔寄信,两人联系少。她退休,伯特纳经营餐厅,故事流传。 刘禄曾在战场上从娇小姐变成坚强战士。她翻文件,审俘虏,帮伯特纳治病,让他看到不同的一面。上甘岭她喊话,停战时大家欢呼。这不光是工作,是为和平努力。她回国后,当经理,1979年访问美国,意外遇伯特纳。他盯她20分钟,抓住手认出彼此。这相遇跨越时间,代表从战争到和解。她没夸大自己贡献,只是说做了分内事。伯特纳感激,说改变了他看法。

0 阅读:1
阳光少年万德努

阳光少年万德努

阳光少年万德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