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目前差距有多大?光从GDP上来看,美国是全球第一,中国是全球第二。可实际上呢,如果按购买力评价来算,中国经济早就是世界第一了,只是我们一直低调,不想当出头鸟。 数字会让人产生表象,但如果深入拆解,就会发现,美国那一串亮眼的数据和中国背后的实体经济,完全是不同的逻辑。 中国的增长更多靠产业和工厂支撑。制造业规模全球第一,出口份额多年稳定在世界前列,高铁、电动车、光伏发电、风电这些领域,中国都是全球玩家中的领先者。 这些东西不是纸面上的财富,而是货真价实的生产结果,产能在那摆着,货物可以装到船上运到世界各地,中国的基建速度更让人瞠目,从高速铁路到新能源电网,每一项都能看得见成效。 美国的数据之所以那么高,依托的是消费和金融,美国人消费欲望强,他们手里的信用卡一掏,刷出的数字立刻变成了GDP,加上金融业的巨大份额,华尔街每天的交易量和资本流动,直接推高了美国GDP的数据。 看起来很厉害,但问题在于,这些东西里有多少是真正的产出?美国制造业只剩下十几个百分点,占比在继续下降,很多核心消费品都依赖国外,供应链断了数字立刻缩水。 增长模式的不同,导致了经济韧性的差异,中国可以把资源集中在关键方向,比如新能源、5G、芯片制造,这些战略性产业是以国家力量推动的,建设速度快,执行效率高。 美国虽然市场机制灵活,但基础设施老化已经是共识,一条铁路项目能争论十几年,新能源转型速度也明显落后,这种对比让差距越来越明显,中国的产业升级在不断提速,而美国的部分产业,则越来越空心化。 如果从具体产业比拼,中国在不少领域已经能和美国掰手腕,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车企的产销量已经是全球第一,美国的特斯拉虽然有优势,但市场份额被赶超只是时间问题。 5G建设更不用说,中国的设备商几乎包揽全球市场,美国在这方面甚至连完整的产业链都没有,再看新能源,中国的光伏和风电产能全球占比一半以上,美国想追已经来不及。 当然,美国的人均GDP仍然遥遥领先,2024年,美国接近八万美元,中国才刚过一万美元,看起来差距很大,这也是很多人说中国落后的理由。 但人均数字更多代表生活水平,不能代表一国的完整实力,中国人口多,总量大,产出规模庞大,决定了整体实力并不逊色,再加上中国经济仍保持5%左右的增速,美国却长期在2%左右徘徊,时间一拉长,差距缩小是必然趋势。 真正决定未来的,不是眼前的数字,而是背后的生产力和韧性,而这一点上,中国已经有了赶超的条件。
林毅夫在今年4月时曾发出警告!如果中美不再进行贸易,那么作为一个拥有全球
【67评论】【134点赞】
雲TA
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