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弥留之际的邓稼先向中央提出一份建议书,指出世界上的核弹理论水平接近极限,接下来重点可能不在大型核武器身上!当时的他身患重病,为了让国家不再落后于人,他还是联合于敏向中央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你们就让我工作吧,只有在工作中,我才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1986年,邓稼先卧于病榻,不顾家人同事的劝阻,坚持要写完那份改变中国命运的建议书。 彼时,邓稼先的癌细胞已经扩散,体重掉得只剩八十多斤,连呼吸都带着疼。可他的枕头边堆的不是营养品,而是一叠叠核试验数据报告。邓稼先像是不知疲倦似的,没人能劝住他。 邓稼先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敏锐地洞察到:世界核武器理论已接近极限,大国间的博弈正转向高科技领域。若是继续埋头研制大型核弹,中国将再次被甩在时代后面! 所以,这份建议书不是普通的科研报告,而是一位科学家用生命最后的时间,献出的牵挂与嘱托。 邓稼先曾说:“我这个人闲不住,生来就是要干活的。”那个曾经在清华园里抱着书本的年轻人,真的用“工作”,把自己和祖国的核事业绑在了一起。 1958年,钱三强找到他,说要搞一个“能让中国人挺直腰杆的大炮仗”,问他愿不愿意深藏功与名。邓稼先没有犹豫,只说了句“服从组织安排”,转身就收拾了行李。 跟妻子许鹿希告别时,又是用“工作”二字一笔带过,此后的28年,就扎根在了戈壁滩的实验室里。 可实验哪有那么容易的,1979年那次核试验意外,邓稼先不顾众人阻拦,穿着普通防护服就往辐射区跑。 等他把关键碎片找回来时,衣服上已经沾了致命的辐射尘,可他第一时间想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捧着碎片跟同事说:“赶紧分析,别耽误了下一次试验”。 后来,他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牙龈出血、头发脱落,直到1985年被确诊为直肠癌,才不得不离开那个他奋斗了一辈子的岗位。 在最后的日子里,邓稼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时间不多了。”妻子许鹿希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却知道这份建议书比他的生命更重要。 最终,建议书被送到中央并立即得到采纳,历史也证明了这一建议的深远意义:就在邓稼先逝世十周年那天,中国成功完成核试验,此时中国已掌握所有必要数据和技术,能够与其他核大国一样转入实验室模拟阶段。 回望那段艰难岁月,邓稼先的最后坚持令人动容。在生命倒计时阶段,他思考的从来不是个人病痛或身后名誉,而是国家未来几十年的安全与发展。 信息来源: 三明共青团|《邓稼先与杨振宁,祖国已经不必让你们面临抉择》 文|墨海 编辑|史叔
1986年,弥留之际的邓稼先向中央提出一份建议书,指出世界上的核弹理论水平接近极
剑指天涯笑江湖
2025-09-05 11:18: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