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特朗普终于做出回应!对于网上疯传“去世”消息,特朗普亲自辟谣! (参考资料:2025-09-03 鲁中晨报——特朗普:我都不知道我死了呢) 对于一位年近79岁的政治人物来说,公众视野里的短暂消失,竟然能迅速掀起一场关于他“是否还健在”的网络风暴,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它确实发生了。 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健康状况的猜测,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数字时代的谣言速度、政治攻防的激烈,以及公众对权力顶层人物身体状况的极度敏感。 当社交媒体上“去世”的标签都开始流传时,特朗普本人终于坐不住了,在上周连续几天没有公开露面后,他于9月2日选择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现身。 面对福克斯新闻记者的直接发问,他承认听说了关于自己健康的议论,但对网上那些具体的“死亡”传言,他表示自己并没注意到,并毫不客气地给这些传闻贴上了“假新闻”的标签。 他给出的解释是,自己前阵子开了好几场非常成功的新闻发布会,之后不过是休息了两天,结果就被人大做文章,猜测“他肯定出事了”,这种解释,显然是为了平息外界的疑虑。 但人们的担忧也并非空穴来风,此前流出的照片确实显示了他身体的一些迹象,比如手部的淤青和肿胀,以及今年夏天早些时候他腿部的肿胀。 在8月26日那场持续了足足三个多小时的内阁会议上,他手上的淤伤非常明显,有时他甚至会下意识地用另一只手去遮盖,有照片还捕捉到他脚踝肿胀,以及手部似乎涂抹了化妆品来遮瑕。 白宫对此当然有官方说法,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在7月就确认过总统腿部肿胀和右手淤青的情况,根据主治医生肖恩·巴尔巴贝拉在一份备忘录中的说法,腿部问题源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一种在70岁以上人群中相当常见的良性状况。 至于手上的淤青,官方解释五花八门,医生说,这与他服用阿司匹林有关,这是他常规心血管预防方案的一部分,会导致轻微的软组织刺激,特朗普自己也曾表示,这是因为“和成千上万的人握手”导致的。 但医学界的看法并不统一,有专家认为,这可能只是衰老的正常迹象,即“老年性紫癜”,但也有人提出更严肃的可能性,比如这可能暗示着使用了未公开的抗凝血药物。 克利夫兰诊所的罗伊森博士则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理论:淤伤可能与他热爱的高尔夫运动有关,拔球杆时撞到手,加上服用阿司匹林,就更容易受伤。 尽管身体细节引发诸多讨论,但根据白宫公布的结果,特朗普在4月11日于沃尔特·里德国家军事医疗中心接受的全面体检显示,他心律正常,并无重大健康问题。 当然,健康问题在政治场上,从来都不只是健康问题,特朗普立刻借此机会,猛烈抨击媒体炒作假新闻,断言这恰恰证明了“媒体为什么没有公信力”。 他随即把矛头指向了对手,拿拜登作比较,称拜登好几个月不露面、不开记者会,却没人质疑,尽管“我们都知道他的身体状况不是最好”,这番话引得在场的副总统万斯和参议员凯蒂·布里特都笑了起来。 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的言辞则更为激烈,她直接将网上的猜测归咎于“民主党活动人士和左翼疯子”在背后煽动,她强调特朗普的健康对公众“完全透明”,不像他的前任,任期内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度假睡觉,还好几周不接受采访。 在这场风波中,副总统万斯的角色也颇为微妙,上周他在接受《今日美国》采访时,一方面表示相信特朗普“身体状况良好”,另一方面又暗示,如果总统发生任何不测,他已经为承担总司令的职责做好了准备。 为了用行动粉碎谣言,特朗普极力塑造自己充满活力的形象,他宣称自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非常活跃”,不仅接受了媒体专访,还参加了“众多节目”,并且在“真相社交”上频繁发帖,8月31日,他更是发文宣称自己的状况“前所未有地好”。 他还特地提到,自己周末去了波托马克河附近的高尔夫俱乐部拜访朋友,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劳动节假期,记者们每天都看到他离开白宫前往高尔夫球场,数据显示,特朗普确实是高尔夫球场的常客,上任头225天里就有66天是在球场度过的。 这场由“失踪”引发的健康疑云,最终以特朗普的高调回归和一系列强硬的政治表态告一段落。 从一块淤青到一场政治风暴,这件事生动地展示了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中,任何蛛丝马迹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并迅速演变成一场关于权力、信任和话语权的激烈争夺,而这类故事,恐怕未来只会越来越多。
[太阳]特朗普终于做出回应!对于网上疯传“去世”消息,特朗普亲自辟谣! (参考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9-04 21:37:05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