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李克农外出时,一个老农朝他扔了一个纸团,李克农打开一看,脸色大变:“

优优谈过去 2025-09-04 12:40:11

1937年,李克农外出时,一个老农朝他扔了一个纸团,李克农打开一看,脸色大变:“快通知白崇禧,有人要刺杀他!”[凝视] 1937年8月的南京,战云密布,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氛,李克农正以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处长的公开身份活动,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温文尔雅的男子其实是中共情报工作的核心人物之一。 那天从五台山高射炮阵地返回的路上,一个戴着破草帽的矮个老汉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这个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农民做了一个奇怪的动作,快步走到李克农身边,悄悄扔下一个纸团,然后头也不回地消失在人群中。 李克农的直觉瞬间被激活了,多年的地下工作经验告诉他,在这个时候,任何异常都可能关乎生死,他捡起那个皱巴巴的纸团,展开一看,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着:“日本特务要刺杀白总长,务请转告他切切不可大意。” 这短短的一行字,让在场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白崇禧,国民党军副总参谋长,刚刚提出了让日军头疼不已的“焦土抗战”战略,成了日本人眼中的眼中钉。 但问题来了,怎么把这个消息传递给白崇禧?当时国共虽然合作抗日,但彼此间的猜疑并未完全消除,如果冒然通过官方渠道联系,很可能被误解为有其他图谋。 李克农想到了一个关键人物,谢和赓,这个人有着特殊的身份:表面上是白崇禧最信任的机要秘书,实际上却是我党潜伏的秘密党员,他的父亲与白崇禧是老交情,妻子还与白家有亲戚关系,这种复杂的关系网让他成为了最合适的信息传递者。 消息很快通过这条隐秘的渠道到达了白崇禧那里,这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听到消息后并没有慌张,反而露出了一丝冷笑,既然日本人要来,那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白崇禧在南京有两个住所:热闹的雍园9号和相对偏僻的清凉山别墅,他故意让人散布消息,说自己当晚要在清凉山别墅过夜,还特意让副官大张旗鼓地准备行装。 9月19日傍晚,细雨开始飘洒,白崇禧按计划进入了清凉山别墅,但没过多久就悄悄从后门溜走了,别墅里留下的是荷枪实弹的警卫和两条机警的德国狼犬。 深夜时分,几个黑影果然摸进了别墅的院子,他们以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没想到刚一翻墙,狼犬就狂吠起来,紧接着,四面八方的手电筒光柱瞬间照亮了整个院子,枪声也随即响起。 几名日本特务在慌乱中仓皇逃窜,他们精心策划的暗杀行动就这样彻底败露了,而白崇禧此时正在另一个安全的地方,悠闲地喝着茶,听着手下人汇报战果。 后来的调查让这个故事更加传奇,那个扔纸团的老农叫覃瑞义,曾经是一名红军战士,在一次战斗中负伤掉队,流落到了南京,他在一个酒馆里无意中听到几个日本人用中文讨论刺杀计划,心中的爱国热血瞬间沸腾了。 覃瑞义知道自己无法直接接触到白崇禧,但他想到了八路军办事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普通百姓也知道,只要是抗日的事情,八路军一定会管。 李克农后来派人找到了覃瑞义,想要资助他离开南京,避免日伪政府的报复,但这个朴实的老农拒绝了,他说自己在哪里都是为了抗日,没什么可怕的。 遗憾的是,覃瑞义的结局并不美好,1938年,汪伪政府的特务还是找到了他,这个无名英雄最终为自己的爱国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整个事件就像一部精彩的谍战剧:一个偶然听到情报的老农,一个机警的中共情报人员,一个身份复杂的双面间谍,还有一个老谋深算的国民党将军,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角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最有意思的是谢和赓这个人物,他在白崇禧面前是忠诚的机要秘书,在我党这里是坚定的秘密党员,这种双重身份让他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但也让他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历史有时候真的比小说更精彩,一个小小的纸团,串联起了这么多人的命运,也改变了抗战初期的一个重要节点,如果白崇禧真的被刺杀成功,中国的抗战历史可能就要重写了。 你觉得在这个故事中,哪个人物最让你印象深刻?是机警的李克农,还是勇敢的覃瑞义,或者是身份复杂的谢和赓?如果你生活在那个年代,面对这样的情况会如何选择?   信源: 李克农谍战南京往事——《人民文摘》2012年第11期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优优谈过去

优优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