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苑举正凭什么站上9·3阅兵观礼台?这话说得扎人,可苑举正一句话,听得人眼

青橘小罐 2025-09-03 13:36:01

有人问,苑举正凭什么站上9·3阅兵观礼台?这话说得扎人,可苑举正一句话,听得人眼眶发热,他说,父亲当年给115师画地图、送粮、抬伤员,他如今替父亲来看这盛世。   就这么一句实在话,比啥都有分量,一下子把质疑的声音全压下去了。 先说说苑举正这人,平时是台湾大学的哲学教授,看着文质彬彬的,不像那种爱出风头的人,之前他总在网上跟大家聊历史、聊家国,说自己“百分百是中国人”。   还常提爸妈当年的事儿,没少遭台湾那边某些人的白眼,这次能站上大陆的 9・3 阅兵观礼台,近距离看咱们的军队方阵、先进武器,本来是挺光荣的事儿。   结果还有人出来挑刺,问“凭什么”,其实就是没搞明白他跟这段历史的牵连。 抗战那时候,国家多难,那时候苑觉非还年轻,没去当兵扛枪,但也没闲着,115师可是咱们八路军的主力部队,平型关大捷就是他们打出来的,多少战士在前线拼命。   苑觉非干的活儿,看着不显眼,却是真要命的重要,画地图这事儿,现在觉得简单,那会儿可是提着脑袋干。   115 师要打仗,得知道哪儿有山、哪儿有河、哪儿能藏人、哪儿能设埋伏,这些都得靠准确的地图。   苑觉非就得背着纸笔,在敌人眼皮子底下摸地形,有时候得绕着鬼子的岗哨走夜路,万一被抓着,肯定没好果子吃。   他画的地图,可能就是某次战斗里,战士们避开敌人埋伏、找到进攻路线的关键,说救了不少人的命都不为过。   送粮食就更不用提了,那会儿部队缺吃的是常事儿,战士们饿着肚子也得跟鬼子拼,苑觉非就跟着乡亲们一起,推着小推车、挑着担子,把家里省下来的米、面、咸菜往部队送。   路上说不定还会遇到鬼子的巡逻队,得躲躲藏藏,有时候为了赶时间,一天走几十里路,脚都磨出血泡也不敢停。   他送的不只是粮食,是给前线战士们的底气,知道后方有人惦记着、支持着,打起来更有劲儿。   战场上枪炮没眼,好多战士受伤了,得赶紧抬下来治,苑觉非就跟着担架队跑,不管是枪伤还是炮伤,不管多血腥,他都不躲。   有时候战场还没清理完,子弹还在头顶飞,他就得冲上去把伤员往安全的地方转移。   当年去台湾的时候,苑觉非把画地图用的那支钢笔藏在了行李箱最底下,一直带在身边,后来年纪大了,手抖得握不住笔,还总把钢笔拿出来擦一擦。 所以苑举正这次站在阅兵观礼台上,眼睛一直盯着那些整齐的方阵、呼啸而过的战机,还有那些先进的导弹装备,他不是替自己看,是替他父亲看。   他看到的不只是热闹,是他父亲当年盼了一辈子的“盛世”,国家不被欺负了,军队强大了,老百姓能安安稳稳过日子了。   他站在那儿,就像把父亲的心愿给圆了,这种感情,比任何“资格”都金贵。   其实像苑觉非这样的人,抗战的时候还有很多,他们不是什么大人物,没留下名字,没立过战功,可就是靠着这些人的付出,凑成了抗战胜利的力量。   现在咱们纪念抗战,不就是为了记住这些人吗?记住他们的不容易,记住他们的付出,才对得起现在的好日子。   苑举正凭啥站在那儿?凭他是抗战英雄的儿子,凭他替父亲圆了心愿,凭他没忘了祖辈的家国情怀,这种感情,不分大陆台湾,是所有中国人都能懂的。   信源:生活帮——2025-09-02——《9月2日,北京,台湾教授苑举正受邀参加九三阅兵。他参观宛平城,在“致伟大胜利”互动留声亭哽咽告慰父亲》

0 阅读:0
青橘小罐

青橘小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