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中国不打算救助美国了!美国国内36万亿美元的国债正在爆发,然而在08年金融危机,中国施以援手救助美国,换来的却是科技封锁,因此这一次就只能靠美国自己了。 36万亿的国债不是小数目,差不多是美国一年经济总量的1.2倍还多,也就是说,美国借的钱比它一年赚的还多,更要命的是,这债务还在飞速膨胀。 2024年初,国债才34万亿,到了年底就冲到36万亿,平均每五个月增加一万亿,这速度简直像滚雪球。 政府每年光是付利息就得花掉一大笔钱,2024年利息支出已经超过医保和国防开支,成了预算里的第二大开销。 雪上加霜的是,三成多的债务很快就要到期,政府得不停借新债还旧债,这路子走下去,风险有多大可想而知。 2025年7月,美国的财政赤字比去年同期多了470亿美元,达到2910亿美元,高赤字加上高债务,逼得利率只能往上走,7月国债的平均利率已经到3.4%左右,这意味着政府还债的成本越来越高。 疫情期间,美国大撒币搞纾困,财政扩张政策也没停过,这些都让债务规模像吹气球一样膨胀,可经济增长跟不上借钱的节奏,税收又没啥大突破,债务问题就像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炸响。 回过头来看2008年,那次金融危机可是全球经济的大地震,当时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的外国买家之一,持债规模最高达到1.3万亿美元,买这么多国债,不仅帮美国稳住了美元,也让全球金融市场不至于崩盘。 可以说,中国当时是真金白银地出了力,可危机过去后,美国没怎么念这份情,反而在科技领域对中国下狠手,从芯片到人工智能,各种出口限制和制裁接踵而至,这种做法让中国觉得再当“救火队员”实在没必要。 现在呢?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已经降到7563亿美元,是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中国早就开始调整策略,减少对美元资产的依赖。 比如,增加黄金储备,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里用得更多,还有“一带一路”倡议和跟其他国家的货币互换协议,这些都在表明,中国不想再把自己的经济安全绑在美国国债这辆战车上。 中国现在更关注自己的经济,2024年还推出了1.4万亿美元的债务计划,重点是缓解地方债务压力,刺激内需,换句话说,中国有自己的仗要打,没工夫也没意愿再去帮美国擦屁股。 美国这边,日子可不好过,国债问题不只是数字大那么简单,背后还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麻烦,2025年初,债务上限问题又要浮上水面。 过去,这类谈判经常搞得两党吵翻天,甚至有政府停摆的风险,如果这次还谈不拢,市场信心可能再受一击。 美国经济已经习惯了靠借债过日子,从基建到社会福利,再到军事开支,哪样不需要钱?可要削减开支,触及医保、社保这些敏感领域,立马会引发轩然大波。 加税?更别提了,特朗普政府还想继续减税,赤字只会越拉越大。 还有一种路子,就是让美联储“印钞”买国债,可这等于在通胀上火上浇油,美元的购买力会受影响,更长远看,如果市场对美国国债失去信心,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可能都会动摇,这对美国来说简直是釜底抽薪。 中国这次选择不伸手,对美国的影响不小,毕竟中国一直是美债的大买家,现在中国退场,其他国家会不会跟风减持?如果全球对美债的需求下降,美国借钱的成本肯定会涨,金融市场说不定还会震荡。 更深一层看,中国推动去美元化,可能会慢慢削弱美元的霸主地位,这不仅关乎美国,也可能改变全球经济的格局。 这场债务危机,说白了不只是美国的麻烦,也是全球经济的一个转折点,中国选择不趟这浑水,其实是在重新定位跟美国的关系。 过去,中国买美债是为了稳出口、稳汇率,现在中国经济重心变了,内需更重要,国际影响力也在扩大,美国呢?得自己想办法突围。 未来几年,这场博弈会怎么演变,谁也说不准,但有一点很清楚:中美经济的关系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美国打压成功?中国GDP降至美国的59%?全球老二的崛起被打断?最近中美
【4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