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宝珊将军(1894—1968)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极具影响力的爱国将领、政治家与民主人士,他的一生贯穿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新中国建设多个关键时期,始终以深明大义的格局、力促和平的担当与勤政爱民的情怀,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在历史关键节点上,邓宝珊将军的贡献尤为卓著。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进程中,时任华北“剿总”副总司令的他,在傅作义犹豫不决的关键时刻,主动代表国民党方面与中国共产党谈判,以实际行动推动这座千年古都免遭战火摧残,毛泽东同志盛赞其“功劳极大”。 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他坐镇榆林,悉心协调国共两党关系,竭力维护陕甘宁边区与国统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力保障了苏联援华物资通道的畅通,为西北抗战局势的稳定筑牢了根基。 新中国成立后,邓宝珊将军担任甘肃省省长(1949-1968),在任期间,他不仅主持了敦煌莫高窟、炳灵寺等珍贵石窟的保护工作,守护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还积极推动当地工业发展,高度重视教育与水利建设,各项举措深得甘肃民众的爱戴与拥护。 回溯其早年经历,他始终坚定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后来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结下深厚私谊,始终坚定站在爱国民主运动前列,被亲切评价为“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 除了卓越的历史功绩,邓宝珊将军的人物特质与生平轶事更显其人格魅力。在政治智慧上,他有着清醒的认知与担当,明确强调“亲共≠通共”,坚决反对内部诬告陷害的行为,多次保护进步人士免受迫害。 在文化情怀方面,他亦有着深厚的素养,曾为天水双玉兰堂题诗“万丈光芒传老杜,双柯磊落得芳兰”,还特意邀请齐白石先生为其题匾;他还为兰州特产瓜果命名“白兰瓜”,让这份地域特色与文化意涵相融。而在待人处事上,他重情重义的品格令人动容:抗战时期,他曾援助电影摄制组,不仅派骑兵教导工作人员骑马,还巧妙地为摄制组提供经费支持;面对流落的红军将领(如郑大林),他亦伸出援手,予以庇护,用行动诠释了爱国将领的赤诚与温情。
谁来南京军区当司令合适?他提到粟裕、张爱萍等,就是没说许世友“1958年9月的
【5评论】【11点赞】